包括尤在泾《静香楼医案》二卷,曹仁伯《继志堂医案》二卷,王旭高《环溪草堂医案》三卷,张仲华《爱庐医案》二十四条。柳氏按病类拟定总目,下据不同的病证又分若干子目,便于读者查阅。医案以内科杂病为主,理、法、方、药较为完备。[书籍]
西畴老人常言宋何坦○讲学学贵有常,而悠悠害道。循序而进,与日俱新,有常也。玩忄曷自恕,曰我未尝废,非悠悠乎?顾一曝而十寒,斯害也已。孔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不可躐等,先致察于日用常行。人能孝于事亲,友于兄弟,夫妇睦,朋友信,出而事君,夙夜在公,精白承德。虽穷理尽性,...[书籍]
医方证治汇编歌诀清王泰林通治方(虽云通治,亦当细切病情,不得笼统施用也。)六味地黄(丸钱仲阳因仲景肾气丸,减去桂、附,以治小儿,今通治大小证。)平补剂,(六味不寒不热,为平补足三阴之剂。)酸苦甘辛咸淡比,(六味之名以此。曰“地黄”者,重补肾也。)地黄(八两味苦)萸(山萸四...[书籍]
何澹安医案何澹安类中头晕体丰,心悸脉动,类中之渐,须安养调治。熟地(四钱)茯神(二钱)甘菊(一钱五分)草(一钱五分)石决明(四钱)老桑叶(一钱五分)归身(二钱)枣仁(三钱)麦冬(二钱)白蒺藜(四钱)柏子霜(一钱五分)阳不交阴,鼻塞不通,两膝麻而不暖,乃命门火微也。用潜阳温...[书籍]
医案著作。三卷。清·吴金寿刊刻于1831年。本书荟萃苏州名医叶桂、薛雪、缪遵义三家医案,所选大多证治熨贴,议论中肯。[书籍]
全书共74则医话,不分类别,不拘体例,不立标题。记其所见所闻及心得,阐述医理,辨证用药,改正本草,评论医家,强调辨证论治,反对拘方制病,文字简明,雄辩风趣。[书籍]
共录叶氏医案一千一百余则,病种范围不甚广,以时温、暑疟、咳逆、虚损、血证为多,内颇多复诊。虽其案语过简,然反映了叶氏独特的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制方选药精湛,是又一特色,处方一般以六味为多,颇寓深意。对于络病的治疗,书中提出“络以辛为泄”的原则,根据具体病证,常用辛...[书籍]
《证治准绳·疡医》是明朝人王肯堂著的一部中医著作。本书著作于公元1602年的中国明朝。本书共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书籍]
《临证指南医案》搜罗宏富,征引广博,按语精当,实用性强,不仅比较全面地展现了叶天士在温热时证、各科杂病方面的诊疗经验,而且充分反映了叶天士融会古今、独创新说的学术特点,对中医温热病学、内科病学、妇产科学等临床医学的发展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书籍]
《罗氏会约医镜》是一本非常难得的重量级清末医书。(约40万字)会群籍之精蕴”,集毕生之经验,融会贯通,会约而成,较为完整地反映了罗氏的主要学术思想,对治学,制方,用药,论药及著书等方面作了探讨,认为对继承发扬中医学术,指导临床实践有所启迪和裨益。[书籍]
卷首为中医基础理论。卷二至卷四,为内科杂证,卷五至卷七,系各证诸方。卷末为补遗并外备诸方,以及妇科诸病方治[书籍]
《喻世明言》,明冯梦龙篡辑,宋元明话本小说选集,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本书是"三言"中的第一种.《喻世明言》初版本名为《古今小说》,全称《全像古今小说》.后重印改名为《喻世明言》。为兴〈三...[书籍]
按:法言象論語,故亦以學行為首矣。十三篇皆取篇首語二字為標目。法言〔疏〕治平本題「揚子法言」,在「學行卷第一」之上。按:論衡案書云:「董仲舒著書不稱子者,意殆自謂過諸子也。」子雲自序云:「雄見諸子各以其知舛馳,大氐詆訾聖人,即為怪迂析辯詭辭,以撓世事。雖小...[书籍]
本书收入《珍本医书集成》中。[书籍]
《喻世明言》是明末冯梦龙纂辑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最初版本名为《古今小说》,全称《全像古今小说》。后重印改名为《喻世明言》,以与“三言”其他作品书名相配。全书40卷,每卷1篇,共计40篇。它和《通言》、《恒言》一样,为宋元明话本小...[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