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致所讲幼科,注重在实用二字,不尚虚文。以自己二十余年临证延医之经验,兼采各家学说医理,简易明通。于临证实用者,均采集不嫌其浅俗,以求对于病者实用,对症治疗。平日体察小儿所常得的各种病症,与成人的病症根本不同,临征延医方法自异。[书籍]
卷一辨析气、色、脉、舌、神,辨时疫与风寒在病因、受病、传经、兼症等方面的不同;卷二列表症候32条;卷三列里证症候41条;卷四叙述汗、下、清、和,补等治法,并辨别由于温热余邪未尽所引起的种种后遗症等。所附《佛崖验方》一卷,共收载治疗温热病方84首。[书籍]
论语点睛补注古吴蕅益道人智旭述阳复子江谦补注【学而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此章以学字。为宗主。以时习二字。为旨趣。以悦字。为血脉。朋来。及人不知。皆是时习之时。乐及不愠。皆是说之血脉无间断处。盖人人本有灵觉之性...[书籍]
伤寒论辩证广注清·汪琥注《伤寒论》研究性著作。一名《张仲景伤寒论辩证广注》,简称《伤寒辩注》。14卷。清汪琥(苓友)辩注。刊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汪氏认为:“伤寒之病,名虽为寒,其所见之证皆热”。故据《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的理论...[书籍]
中寒论辩证广注丹波元胤《伤寒论》研究性著作。一名《张仲景中寒论辨证广注》,简称《中寒辨注》。3卷。清汪琥(苓友)辨注。刊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汪氏辑录《伤寒论》一书属于真寒证之原文,逐条予以辨注,体例遵循其《伤寒论辨证广注》。内容包括辨太阳、阳...[书籍]
《李相国论事集》唐李绛花下醉中联句【唐】李绛共醉风光地,花飞落酒杯。--李绛残春犹可赏,晚景莫相催。--刘禹锡酒幸年年有,花应岁岁开。--白居易且当金韵掷,莫遣玉山颓。--李绛高会弥堪惜,良时不易陪。--庾承宣谁能拉花住,争换得春回。--刘禹锡我辈寻常有,佳人早晚来。--杨嗣复寄言三相...[书籍]
此书卷一-六主要辑录了《龙木论》及《眼论审的歌》的内容,包括眼科总论和72种眼科病证的辨证论治和治疗方药。卷七诸家秘要名方,引录《三因方》等书中的38个眼科方剂;卷八针灸经;卷九-十诸方辨论药性,均系从有关文献中辑录的眼科常用针灸穴位、针灸法及药...[书籍]
中寒论辩证广注日丹波元胤凡例一此书之述专以中寒另分一门今医书于杂证中闲言中寒而不详于伤寒论中则备言中寒而溷杂以致后学见证不明两者错治故仆于辩注伤寒论后复集此书以发明仲景奥旨。一此书分上中下三卷其前二卷皆仲景方论俾学人知所宗主末一卷附后贤方论...[书籍]
该书卷上为辨证,详论阴证、阳证、脉象、寒热、外感八风之邪,手心手背,口鼻,筋骨四肢,头痛,气少气盛,不恶食,不渴,劳役受病,辨证与中热等诸证候内伤与外感之别;卷中为饮食劳伤、四时用药加减、暑伤胃气等医论及补中益气汤、神圣复气汤等方论内容;卷下为用药所宜、所...[书籍]
《与梁武帝论书启》系陶弘景与梁武帝萧衍讨论当代著名书家钟繇、王羲之等书法之优劣得失的来往启答,这里选其中的两篇。张彦远《法书要录》载此文。启:伏览前书,用意虽止二六,而规矩必周,后字不出二百,亦褒贬大备。一言以蔽,便书情顿极,使元常老骨,更蒙荣造,子敬懦肌,不沉泉...[书籍]
内容包括辨太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病脉证并治法,分附“后贤治中寒方论变法”。作者认为伤寒病证,邪之传经者为热病,直中者为寒证,治疗时二者不宜混淆。故将仲景伤寒论析分为二。[书籍]
圣经学规纂论学清李塨圣经学规纂目录卷一原学规纂论语学规三十九条中庸三条孟子十一条卷二尚书三条易经一绦诗一条周礼八条礼记九条论古圣正学宜急复附论学二卷圣经学规纂卷一学明则格物明而明亲之道可得矣故以学规附大学后焉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注疏...[书籍]
而篆隶遗法,东晋已多改变,无论宋、齐矣。北派则是中原古法,拘谨拙陋,长于碑榜。而蔡邕、韦诞、邯郸淳、卫觊、张芝、杜度篆隶、八分、草书遗法,至隋末唐初犹有存者。两派判若江河,南北世族不相通习。至唐初,太宗独善王羲之书,虞世南最为亲近,始令王氏一家兼掩南北矣。然此时王派虽显,缣楮无多,世...[书籍]
陆桴亭论小学(明清)陆世仪撰古者八岁入小学,十五入大学,此自是正理。然古者人心质朴,风俗淳厚,孩提至七八岁时,知识尚未开。今则人心风俗远不如古,人家子弟,至五六岁已多知诱物化矣。又二年而始入小学,即使父教师严,已费一番手脚,况父兄之教,又未必尽如古法乎?故愚谓今之教子弟入...[书籍]
作者鉴于当时所见<伤寒论>已有残缺,遂取<千金方>、<类证活人书>以及庞安时、常器之等诸家学说予以辑佚补充,并参合个人见解作为羽翼。其独到见解往往超于各家之上。故题名“补亡”。本书的编次与一般《伤寒论》传本不同,且内容也有所扩充。在辑佚工作方面,有其一...[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