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种曲节侠记》(明)许三阶着(明)毛晋辑节侠记(明)许三阶着绣刻演剧十本第六套白兔杀狗昙花龙膏飞丸东郭节侠双珠四贤牡丹绣刻节侠记定本●节侠记目录第一出开宗第二出忧国第三出闺忆第四出忠忤第五出虏侠第六出直谏第七出勘责第八出闻谪第九出送别第十出壻谒第十一出计谄第十二出成婚第十三出...[书籍]
宋金和战是北宋末南宋年间头等大事﹐宋人据亲身经历或所闻所见记录成书者﹐不下数百家。但“各说异同﹐事有疑信”。因此﹐徐梦莘将各家所记﹐以及这一时期的诏敕﹑制诰﹑书疏﹑奏议﹑传记﹑行实﹑碑志﹑文集﹑杂著等﹐凡是“事涉北盟者”﹐兼收并蓄﹐对记述的异同和疑信﹐也不加考辨。...[书籍]
(正末云)父亲、母亲,他叫做“开口灵”,占的无有不验,无有不准。您孩儿想来,要带了媳妇,同到京城去。一来进取功名,二来躲灾避难。只望父亲容许。(孛老云)孩儿,既然你要去,我与你一件宝物。若是得了官便罢,若不得官呵,有我这祖传三辈留下的一个生金阁儿,你将的去,则凭着这生金阁...[书籍]
《楹联丛话》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楹联的著作,在我国楹联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楹联丛话》共十二卷,分别为故事,应制、庙祀、廨宇、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集字、杂缀、谐语等,收入联话600余则。在广西巡抚兼署学政任上时,梁章钜花两年公余时间完成了这部巨著;此后,远近有相...[书籍]
六十种曲明珠记明陆采明珠记(明)陆采着绣刻演剧十本第二套南西厢幽闺明珠玉簪红拂还魂紫钗邯郸南柯北西厢实获斋藏板绣刻明珠记定本明珠记目录第一出提纲第二出赴京第三出酬节第四出探留第五出奸谋第六出由房第七出却婚第八出闺叹第九出拒奸第十出送愁第十一出激乱第十二出惊破第十三...[书籍]
拆散两鸳鸯。正遇胡人围汴。征歌妓送入金邦。赖有花婆女侠。设谋窜取。潜地往他乡。才子彷徨。佳人沦落。此际实堪伤。幸钱君作宰。留寓在衙旁。却虑功名未就。改名姓潜结鸾凰。又赖花婆劝驾。登龙归娶。花烛影摇光。俊风流赵状元三错认。乔红梨谢素秋两花阵。雍丘宰生扭就凤鸾交$#...[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集部八文章辨体彚选总集类提要臣等谨案文章辨体彚选七百八十巻明贺复征编复征字仲来丹阳人是书首无序目书中有复征自着道光和尚述云先宪副昔宦夔门时为天启甲子六月越岁乙丑予入蜀悉其事先宪副为郎南都嗣后入粤归吴又云先宫保中泠公请师演说金刚经又吴吟题词云辛未秋家大人粤西命下...[书籍]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是当代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1890-1969)有关魏晋南北朝史的讲演录,由万绳楠教授根据笔记整理而成。陈寅属先生研究史学至勤,著作甚富,尤其是其中国中古史学的研究对当代影响最巨;但在其已出版的作品中,尚无系统的断代史之作,《陈寅恪魏晋南北...[书籍]
四时纂要序夫有国者莫不以农为本者家者莫不以食为本舜禹胝胼神农憔悴后稷播植百谷帝尧恭受四时是以德迈百王泽流万世者也复有商鞅务耕织遂成秦帝之基范蠡开土田卒报越王之耻下及相龙狼顾四海蚕食诸侯遂焚诗书欲愚黔首唯种树之法卜筮之支免升秦坑不藏鲁壁故和贤愚共守之道也管子曰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书籍]
军机大臣会同兵部等部议奏福康安等奏请台湾设置番屯事宜折(乾隆五十三年六月)二、兵部移会闽浙总督觉罗伍拉纳等奏报带领生番进京起程日期折(乾隆五十五年六月)三、通台各属界外田园应征屯租残件(乾隆五十五年九月)四、通台各属界外名处埔地以及未垦荒埔勘丈清册(乾隆五十五年九月)五、通台屯番...[书籍]
两唐书经籍、艺文志著录的隋史专著,有王劭隋书等多种,后来都已失传,只有这部隋书流传下来。它对于我们今天瞭解和研究隋朝的历史,是一部重要的史籍。隋书十志中记载了梁、陈、北齐、北周和隋五朝的典章制度,但记述范围有时概括整个南北朝时期,甚至追溯到汉魏。食货志记载了自东晋...[书籍]
第一卷国风周南【关雎葛覃卷耳樛木螽斯桃夭兎?芣苢汉广汝坟麟之趾】第二卷召南【鹊巢采蘩草虫采苹甘棠行露羔羊殷其靁摽有梅小星江有汜野有死麕何彼秾矣驺虞】第三卷邶【柏舟緑衣燕燕日月终风撃鼔凯风雄雉匏有苦叶谷风式微旄丘简兮泉水北门北风静女新台二子乗舟】第四卷鄘【柏舟...[书籍]
作甲胄,造兵戎,制阵法,征不从;作指南,分方向,戮蚩尤,著威望;子张挥,臣夷牟,作弓矢,姓名留;定赋税,立井田;均贫富,息争端;鼓作舟,夷造辂,水陆通,货财聚;金制币,刀即钱,分轻重,定方圆;妃嫘祖,始育蚕,冠裳备,无号寒;高昌国,交趾夷,产棉花,制布衣,...[书籍]
《淳熙三山志》,南宋福州地方志。原系陈傅良等撰写,由梁克家署名,淳熙九年(1182)成书。三山是福州的别称,因而该书名《淳熙三山志》。五代时,福州曾一度升为长乐郡,故又名《长乐志》。编者采择北宋庆历三年(1043)林世程纂修的福州志资料,并增入庆历三年至淳熙九年计一百三十九年事,...[书籍]
上传三字而附于大哉乾元之下象者卦之上下两象及两象之六爻周公所系之词也乃象上传条下义今乃削去象上传三字而附于天行健之下此篇申?传之义以尽乾坤二卦之蕴而余卦之说因可以例推云乃文言条下义今乃削文言二字而附于元者善之长也之下其?训者矣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恭校上总纂官【臣】纪昀...[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