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世恒言》,白话短篇笔记集。明末冯梦龙纂辑。始刊于1627年(明天启七年)。其题材或来自民间事实,或来自史传和唐、宋故事。除少数宋元旧作外,绝大多数是明人作品,部分是冯氏拟作。形象鲜明,结构充实完整,描写细腻,不同程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市民思想感情。但有些作品带...[书籍]
《喻世明言》,白话短篇小说集,初刻用名《古今小说》,又称《全像古今小说》。明末冯梦龙纂辑。部分为宋元话本旧作,也有明人拟作。文字可能经过纂修者的加工。题材多来自民间,也有根据历史小说和前人小说改编改写的。[书籍]
《喻世明言》是明末冯梦龙纂辑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最初版本名为《古今小说》,全称《全像古今小说》。后重印改名为《喻世明言》,以与“三言”其他作品书名相配。全书40卷,每卷1篇,共计40篇。它和《通言》、《恒言》一样,为宋元明话本小说。[书籍]
正言闻之欲睡,笑话听之恐后,今人之恒情。夫既以正言训之而不听,曷若以笑话怵之之为得乎。予乃著笑话书一部,评列警醒,令读者凡有过愆偏私,朦昧贪痴之种种,闻予之笑,悉皆惭愧悔改,俱得成良善之好人矣。因以《笑得好》三字名其书。或有怪予立意虽佳,但语甚毒,令闻者难...[书籍]
本是林下一家生活,傲物玩世之事,岂白丁可共语哉予法举白眼而望青天,汲清泉而烹活火,自谓与天语以扩心志之大,符水以副内练之功,得非游心于茶灶,又将有裨于修养之道矣,岂惟清哉涵虚子臞仙书。茶之为物,可以助诗兴而云山顿色,可以伏睡魔而天地忘形,可以倍清谈而万象惊寒,茶之...[书籍]
卷七前题“金陵陈玉秀选校书林师俭堂梓行”,卷七后题“书林萧少衢梓行”,以此观之,萧少衢当是师俭堂主人。“海若”为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之号,撰者署汤显祖显是伪托,可知是在汤显祖创作《牡丹亭》后,文名远播,故撰者以此招徕。书中正文七卷,共分十四类案件,分别为谋害类、强奸类、奸...[书籍]
乐府馀论[清]宋翔凤撰○辨洞仙歌渔隐丛话曰:漫叟诗话云:“杨元素作本事曲,记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书籍]
我们于60年代编写出版了《药性赋白话解》一书。该书一经刊行,即深受读者欢迎,已印行22次,连续多年排为畅销书之列。随着中药学的发展,一版已不能满足现代读者要求。为此,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教研室对此书进行了二版修订,内容更为丰富实用,除“白话解”外,增加了...[书籍]
沈佺期存词一首,据津逮本《本事诗》入录,用耘经楼本《苕溪渔隐丛话》、嘉靖本《万首唐人绝句》参校。【回波乐】回波尔时佺期,流向岭外生归。身名已蒙齿录,袍笏未复牙绯。(津逮本《本事诗·嘲戏第七》)杨廷玉杨廷玉(生卒年里不详),武则天表侄,曾任苏州嘉兴令。为人贪狠无厌,为御史康...[书籍]
(宋)钱塘陈思原序世之花卉种类不一,或以色而艳,或以香而妍,是皆钟天地之秀,为人所钦羨也,梅花占于春前,牡丹殿于春后,骚人墨客特注意焉,独海棠一种,风姿艳质固不在二花下,自杜陵入蜀,绝吟于是花,世因以此薄之,其后都官郑谷已为举似谷诗:“浣花溪上空惆怅,子美无情为发扬。”(...[书籍]
人以一字为工,世固知之,惟老杜变化开阖,出奇无穷,殆不可以迹捕。如“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远近数千里,上下数百年,只在“有”与“自”两字间,而吞纳山川之气,俯仰古今之怀,皆见于言外。藤王亭子“粉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若不用“犹”与“自”两字,则余八言,凡亭子皆可用,不必藤王...[书籍]
序卷一启目正目一启目开盘笑回味甜十样锦百丑图步步高只只好正目一阴阳云雨东西大细吃醋扒灰走东路吸西风车夫子船家长摄土地唗将军吃白食受清斋大鼻头小耳垜死干证活招牌十八变五百年一相情愿五分财香牵牛下井放虎归山与你何干舍伊不得推下丬磨趁木排船竖头纵牲有眼瞎子蚂蚁打拱曲唱歌虎头上...[书籍]
刘攽《中山诗话》谓"元献喜冯延巳歌词,其所自作,亦不减延巳"。信然。二宋初大臣之为词者:寇莱公、晏元献、宋景文、范蜀公与欧阳文忠并有声艺林;然数公或一时兴到之作,未为专诣;独文忠与元献学之既至,为之亦勤,翔双鹄于交衢,驭二龙于天路。且文忠家庐陵,而元献家临川,词家遂有西江一...[书籍]
因名迷实者鲜矣闻之实论,如白羊鲜则曰羊去不载,惟物之传讹者,市肆饰伪者一畏忌制使,物性自然。非可以意求者,俱考诸家本草,并所闻采入,俾得遵守。一次序不悉从本草,今就所见稍加移正,尚未确认者,一仍其旧不革。一本草一书,民命所系,凡学之者务在识真,不比他书,惟求其说而可也,时...[书籍]
许仲琳(约1567—1620),亦作陈仲琳,号钟山逸叟,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人,明朝小说家。著有《封神演义》。活动于于隆庆、万历年间。生平事迹不详.有些学者,专家以为许仲琳仅是别人托名,《封神演义》可能另有他人所著,到底是谁,尚有争论.现将有关资料汇集如下。梁章钜在《归田琐记》卷七中引用林樾...[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