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沈曾植○黄公词筌守?州规轨贺黄公载酒园诗话,与吴修龄围炉诗话,皆标举晚唐,?斥王、李者。标新撷秀,清婉动人,实亦竟陵之旁流,彼幽此浅耳。黄公皱水词筌,亦多俊语,而确守?州规轨。殊不思卮言所谓宛转绵丽、浅至儇俏者,吴歌佳致,政可表隆庆间江左风流。西蜀南唐四百年前,已会...[书籍]
四书近指原序或问学何为也哉曰学为圣人而已曰圣人可学而能乎曰如不可学孟子之所愿学者岂欺人语耶曰夫仲尼之道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乌能学虽然东海西海南海北海有圣人出心理自同亦学吾之心而已心以天地万物为体其操功却在日用饮食之间故曰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尽心知性以知天而圣人之能事毕矣周元...[书籍]
盖二书繁博,非旬月所能卒读,且文义精奥,浅见之士,尚不能辨其句读,一卷未终,懵然生厌,遑问其再四寻绎乎?他若《涑水通鉴》、《紫阳纲目》,以及《通鉴纪事本末》、《通鉴辑览》、《纲鉴会纂》、《纲鉴易知录》等书,编年纪事,历姓相承,而首数卷间,各列秦汉事实,读史者辄举而窥$#...[书籍]
办事以见解为主。呈状一到,要识得何处是真,何处是伪,何处是起衅情由,何处是本人破绽,又要看出此事将来作何结局,方定主意,庶有把鼻。事件初到,不可先有成心。及至办理,又不可漫无主意。盖有成心,则不能鉴空衡平,理必致偏枯。无主意,则依回反覆,事多两歧,词讼蜂起。案件重...[书籍]
自伯英以前,未有真、行、草书之法,姚思廉奉诏论书云:“王僧虔答竟陵王书云:‘张芝、韦诞、钟会、索靖、二卫并得名前代,古今既异,无以辨其优劣,唯见笔力惊绝耳。’”时有罗晖、赵袭并善书,与张芝同著名,而张矜巧自许,众颇惑之。常与太仆朱宽书曰:上比崔、杜不足,下方罗、赵有余。今言...[书籍]
一华一九九七年八月目录(共七十题,九十一首)井梧吟鸳鸯草池上双凫风月蝉春望词四首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二首宣上人见示与诸公唱和酬人雨后玩竹浣花亭陪川主王播相公。。。咏八十一颗四友赞柳絮咏金灯花朱槿花忆荔枝秋泉采莲舟菱荇沼江边九日遇雨二首听僧吹芦管试新服裁制初成...[书籍]
诸葛丞相为后主写申韩管子六韬各一道。学者责孔明不以经术辅导少主,用《六韬》、《管子》、《申》、《韩》之书。吾谓不然。人君不论拨乱守文,以知略为先。后主宽厚仁义,襟量有余而权略智调是其所短,当时识者咸以为忧《六韬》述兵权奇计,《管子》贵轻重权衡,《申子》核名...[书籍]
诸葛丞相为后主写申韩管子六韬各一道。学者责孔明不以经术辅导少主,用《六韬》、《管子》、《申》、《韩》之书。吾谓不然。人君不论拨乱守文,以知略为先。后主宽厚仁义,襟量有余而权略智调是其所短,当时识者咸以为忧《六韬》述兵权奇计,《管子》贵轻重权衡,《申子》核名...[书籍]
阴阳化生五行,其中消长盈虚,发为疾病,万变万化,岂易窥测?诊候之际,犹多似是而非之处,辨察不明,鲜有不误人者也。余蜀南临邛人也,迁居于成都省城,学医于止唐刘太老夫子,指示《黄帝内经》、《周易》太极、仲景立方立法之旨。余沉潜于斯二十馀载,始知人身阴阳合一之道,仲景立方垂法之...[书籍]
有内监在阶下窥伺,见末笔甚长,疑所书者为奕?,故其事少闻于外。宣宗知而恶之,乃更立文宗。成皇后后宣宗死,病笃时,文宗侍侧,后昏瞀以为奕?,乃执其手而得之曰:“阿妈(满人呼父之词)本意立汝,今若此,命也,汝宜自爱。”旋悟为文宗,窘极。文宗乃叩头自誓,必当保全奕...[书籍]
虽不够完备,但已可窥见当时名物典礼之大概。刘熙解释名源,采用的是声训的方式。所谓声训,就是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词义。声训在先秦典籍中已有采用。汉代《尔雅》、《方言》、《说文解字》等著作中,声训用得也很多。但全书的名物语词都用声训来解释,则《释...[书籍]
皇妣尝抱高祖,忽见头上角出,遍体鳞起。皇妣大骇,坠高祖于地。尼自外入见曰:"已惊我儿,致令晚得天下。"为人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长上短下,沈深严重。初入太学,虽至亲昵不敢狎也。年十四,京兆尹薛善辟为功曹。十五,以太祖勋授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书籍]
卷三、卷四,为《本草征要》(详见后述)。卷五为伤寒。卷六至卷十为杂病。于论述一病之后,多附有自己之医案,内容均切实用,便于学习。嘉惠后学匪浅,乃传世之杰作,故在清代,大江南北之习医者,每以之作为模板。此册乃《征要》之删补单行本,姑就发展源流及变化情况,详加叙述,以弁其端。...[书籍]
刘敏中不仅是元初名臣,也是当时的一位词人。著有《中庵集》25卷,收149首之多。还著有《平宋录》(又名《丙子平宋录》)3卷,记叙至元十三年(1276年)地军南下临安及宋幼主赵(显)被俘北迁事,颇有史料价值。●卷上丞相素有盛德,不屑细务,重厚深沉,外莫窥其际。中统四年,自西城...[书籍]
因为年代久远,令你百思不得其解的某个字、某个词或某句话可能根本就是后来的讹传而已!但即使这样,也不能放弃这种方法。因为这是根据原著本身理解原著的必经之路。即使后来被证明这里言之凿凿的某个观点其实本来不是《老子》的原文,那也只好如此——人们不能因噎废食!虽然我认为,理解老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