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帝号上卷二帝号下杂录追谥皇帝杂录卷三皇后杂录内职杂录出宫人卷四储君杂录追谥太子杂录皇太孙卷五诸王杂录卷六公主杂录和蕃公主杂录卷七(补)封禅卷八(补)郊议卷九上(补)杂郊议上卷九下(补)杂郊议下卷十上(补)亲拜郊亲迎气杂录后土(社稷)卷十下(补)藉田藉田东郊仪九宫坛皇后亲蚕卷十...[书籍]
《晋书》唐·房玄龄等撰《晋书》一百三十卷,包括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记载了从司马懿开始到晋恭帝元熙二年为止,包括西晋和东晋的历史,并用“载记”的形式兼述了十六国割据政权的兴亡。晋书志第六律历上晋书志第七律历中晋书志第八律历下晋书志第九礼上晋书志第十礼...[书籍]
郑谷诗名盛于唐末,号《云台编》,而世俗但称其官,为“郑都官诗”。其诗极有意思,亦多佳句,但其格不甚高。以其易晓,人家多以教小儿,余为儿时犹诵之,今其集不行于世矣。梅圣俞晚年官亦至都官,一日会饮余家,刘原父戏之曰:“圣俞官必止于此。”坐客皆惊。原父曰:“昔有郑都官,今有梅都...[书籍]
然唐人旧句。而崇之弟子吟赠其师诗曰:“河分冈势司空曙,春入烧痕刘长卿。不是师偷古人句,古人诗句似师兄。”杜工部有“峡束苍江起,岩排石树圆”,顷苏子美遂用“峡束苍江,岩排石树”做七言句。子美岂窃师者,大抵讽古人诗多,则往往为己得也。王元之《谪黄州诗》曰:“又为太守黄州去,依...[书籍]
此唐人贾至诗也,特改五字耳。贾云:“桃花历乱李花香”,又“不为吹愁惹梦长”。东坡云:“春宵一刻直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人寂寂,秋迁院落夜沉沉。”介甫云:“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二诗流丽相似,然亦有甲乙。“问余何意栖碧山,...[书籍]
吾会读唐史,至太宗高宗之际,不禁废书而叹也。夫以太宗之雄才伟略,果敢英明,身致太平,一代而下,未很多觏。奈何而后有武氏之祸,移唐家之七庙,杀李氏之子孙?天下之大,四海之广,智谋勇略之土,皆伏处而不敢动,此诚亘古所未行也。昔女娲氏炼石补天,以其有旋转乾坤之手。武氏以...[书籍]
元代至治年间出现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本书24卷。清康熙...[书籍]
在尚能見到的幾部大型類書中,唐虞世南輯錄的《北堂書鈔》,素以成書較早,收錄資料亦較為宏富著稱於世。並與歐陽詢等編纂的《藝文類聚》、白居易輯、宋人孔傳續輯的《白氏六帖》、徐堅等撰集的《初學記〉,合稱為唐代的「四大類書」。虞世南(公元五五八-六三八年),字伯施,越州余...[书籍]
诗话尚有遗者,欧阳公文章名声虽不可及,然记事一也,故敢续书之。文德殿,百官常朝之所也。宰相奏事毕,乃来押班,常至日旰,守堂卒好以厚朴汤饮朝士。朝士有久无差遣,厌苦常朝者,戏为诗曰:“立残阶下梧桐影,吃尽街头厚朴汤。”亦朝中之实事也。惠崇诗有“剑静龙归匣,旗闲虎绕竿”。其尤...[书籍]
《周书》唐·令狐德棻等撰《周书》参加编写的还有岑文本和崔仁师等人。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共50卷,本纪8卷、列传42卷。本书记载了北周宇文氏建立的周朝(557—581)的纪传体史书。另外,清代有同名人物周书。[书籍]
帝纪第一序纪帝纪第二太祖纪帝纪第三太宗纪帝纪第四世祖纪上帝纪第四世祖纪下宗纪帝纪第五高宗纪帝纪第六显祖纪帝纪第七高祖纪上帝纪第七下高祖纪下帝纪第八世宗纪帝纪第九肃宗纪帝纪第十孝庄纪帝纪第十一前废帝广陵王后废帝安定王出帝平阳王帝纪第十二孝静纪列传第一皇后列传列传第二神元平文诸帝子孙...[书籍]
由乃册立,自称隋文皇帝。感得四夷归顺,八蛮来降。时有金璘陈王,知道杨坚为君,心生不服。宣诏合朝大臣,总在[书籍]
《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撰《旧五代史》,原名《五代史》,也称《梁唐晋汉周书》,是由宋太祖诏令编纂的官修史书。薛居正监修,卢多逊、扈蒙、张澹、刘兼、李穆、李九龄等同修。书中可参考的史料相当齐备,五代各朝均有实录。从公元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到公元960年北宋王朝建立,中原地...[书籍]
虽然,汉、魏、六朝、唐、宋、元、明之诗,物之不齐也。“言志”、“无邪”之旨,权度也。权度立,而物之轻重长短不得遁矣;“言志”、“无邪”之旨立,而诗之美恶不得遁矣。不肯述者私心,不得遁者定理,夫诗亦简而易明者矣。言志者必自得,无邪者不为人。是故古人之诗,本之於性天,养之以经...[书籍]
元祐(1087—1094)初偕友游长安城南,寻访唐代都邑旧址,著《游城南记》。文中记述到大慈恩寺、大雁塔的创建、兴衰及历代修葺的概况。至作者寻访时,寺已毁,但塔仍“俨然”矗立,其“东西两龛唐褚遂良所书圣教序及唐人题名记碑刻存焉”。文中对寺、塔所处环境,如曲...[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