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承庆(595—670),字子馀,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郡)人,封范阳定公。卢思道孙,卢赤松子。唐朝大臣,唐高宗年间任宰相。卒年76。配范氏,生二子:长子景祚,次子景裕。成语“宠辱不惊”讲得就是他的故事。
王承恩(?—1644年),明末宦官,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县白岸乡白岸村人,属太监曹化淳名下,官至司礼监秉笔太监,深得崇祯信任。明末李自成攻入北京时,与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景山)。陪崇祯殉国的明末太监
魏晋竹林七贤之一。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向秀雅好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相善,隐居不仕。景元四年(263年)嵇康、吕安被司马氏害死后,向秀应本郡的郡上计到洛阳,受司马昭接见任散骑侍郎、黄门散骑常侍、散骑常侍,与任恺等相善。向秀喜谈老庄之学,曾注《庄子》,“妙析奇致,大畅玄风”...[人物]
王涣之(336年-390年),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第三子,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东晋书法家。王涣之自幼学习书法,善行草书。[人物]
宇文承趾(?—619年),隋朝历史人物,宇文化及第二子,619年逝世。宇文化及第二子
徐承宗(?-1463年),世居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南直隶凤阳府临淮县(今安徽省凤阳县)人,明朝勋臣,魏国公徐钦之子,徐显宗之弟。正统十三年(1448年)七月,袭爵魏国公,领前府。天顺七年(1463年)十二月,去世。明朝勋臣
郭承嘏(?-837年),字复卿,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州)人。为晚唐名臣。出身太原郭氏。为检校工部尚书郭晞之孙,兵部员外郎郭钧之子,学者郭巢颍的父亲。唐开成二年(837年)二月,去世,赠吏部尚书。唐朝晚期名臣
—285)西晋东莱掖人,字仲雄。少厉清节。初仕郡功曹。晋武帝时,累迁尚书郎、司隶校尉。纠正豪右,京师肃然。性刚直,尝谏武帝卖官,又上疏建议废九品中正制,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其所弹贬,自亲者始。以光禄大夫致仕卒。[人物]
毛晋(一五九八—一六五九),原名凤苞,字子九,更字子晋,号潜在,常熟人。明诸生,以布衣自处。明清之际著名藏书家兼刻书家,构汲古阁、目耕楼,藏书数万卷,刊刻之书流布天下,博雅好古,名重一时。有《明诗纪事》、《虞乡杂记》等。[人物]
刘承锡(?-968年),中国五代十国时代人物,北汉世祖刘旻之子,睿宗刘承钧的弟弟,又名刘锡。中国五代十国时期皇室
晋武侯(公元前?年-公元前?年),西周诸侯国晋国的第三任统治者。姬姓,名宁族,铭文作曼期、曼旗。葬于今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南的晋侯墓地。晋侯燮去世后,其子姬宁族继承君位,为晋武侯。晋武侯去世后,其儿子姬服人继承君位,为#...
—414),字处默,东晋濮阳鄄城人,生当东晋后期。曾任中书侍郎,左卫将军,广州刺史等职,官至度支尚书,著名廉吏。[人物]
冯承钧(1887—1946)字子衡。湖北夏口(今汉口)人,早年留学比利时。后赴法国巴黎大学,主修法律。1911年获索邦大学法学士学位。续入法兰西学院师从汉学家伯希和。冯承钧归国后,曾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王承衍(公元947年-公元998年),字希甫。其先辽西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北宋大臣、外戚,秦王王审琦之子、宋太祖赵匡胤之婿,尚昭庆公主。官至护国军节度、加检校太尉,封燕国公。卒年五十二,追赠中书令,谥号“恭肃”。北宋时期大臣、外戚
(334—416)东晋僧。雁门楼烦人,俗姓贾。幼好学,博综六经,尤善老庄。年二十一,师从道安,精般若性空之学。晋孝武帝太元六年入庐山,结庐讲学。又建莲社,倡弥陀净土法门,卜居三十余年,足不出山。后人尊为净土宗初祖。撰有《沙门不敬王者论》等。[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