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著有史论百篇,《辨国语》四十篇。子旦。旦,字次中,嘉祐进士。熙宁中,由著作佐郎,历监察御史里行,甫五月,以论李定事罢。久之,乃起签书淮南判官。元祐初,复拜殿中侍御史,甫莅职,即疏论:蔡确、章惇既去,其余党常怀丑正恶直之心,愿留宸虑,以折邪谋”。又...[人物]
宪宗元和初为拾遗,元和四年(809)与独狐郁、李正辞同转补阙。历任膳部员外郎、吏部郎中、杭州刺史、司封郎中、给事中等职。文宗大和四年(830),由华州刺史人为右散骑常侍。大和七年出为河南尹,旋以检校礼部尚书充平卢军节度使,卒。《全唐诗》录存其诗二首。《全唐诗续拾》补...[人物]
为人高朗,善论事。家居结社湖上。有《方承天遗稿》。[人物]
汤用彤通晓梵语、巴利语等多种外国语文,熟悉中国哲学、印度哲学、西方哲学,毕生致力于中国佛教史、魏晋玄学和印度哲学的研究。他对中国佛教史料中关于佛教传入汉族地区的时间、重大的佛教历史事件、佛经的传译、重要的论着、著名僧人的生平、宗派与学派的关系、佛教...
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俄语:ЛевДави́довичТро́цкий,1879年11月7日—1940年8月21日),原名列夫·达维多维奇·勃朗施坦,苏联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工农红军、第四国际的主要缔造者。十月革命时,任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中央...
许彦国,字表民(《宋诗拾遗》卷六作表臣),青州(今属山东)人(《竹庄诗话》卷一八),一作合肥(今属安徽)人(《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举进士,官不显,与吕颐浩之父有交(《竹庄诗话》)。有《许彦国诗》三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今录诗十二首。[人物]
许彦国,字表民(《宋诗拾遗》卷六作表臣),青州(今属山东)人(《竹庄诗话》卷一八),一作合肥(今属安徽)人(《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举进士,官不显,与吕颐浩之父有交(《竹庄诗话》)。有《许彦国诗》三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今录诗十二首。[人物]
《全唐诗》卷七二七录存其诗一首,《全唐诗补遗》五又补录其诗二首。此外,《全唐诗补编·续拾》卷三六亦补收其诗四首。[人物]
李邕少年即成名,后召为左拾遗,曾任户部员外郎、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职,人称“李北海”。[人物]
事迹见《诗话总龟》卷三二引《拾遗》。《全唐诗》存诗1首。[人物]
其后任、周、吴三人皆返国任教,三十年间运动相乘,政治逼人,周氏虽于劫后重拾旧业,终未臻大成;惟杨氏自有因缘,得以留在哈佛远东语文系执教,墙外开花,海外称雄,乃至有“汉学界第一人”之誉。哈佛燕京讲座教授
有《论语全解》。[人物]
著有《狂仙遗草》、《修真要语》。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三二九有传。[人物]
起家校书郎,迁左拾遗,转户部郎中,调殿中侍御史,迁括州刺史,转北海太守,史称“李北海”、“李括州”。交好宰相李适之,为中书令李林甫构陷,含冤杖死,时年七十。唐代宗即位,追赠秘书监。作为行书碑文大家,书法风格奇伟倜傥,李后主称赞“李邕得右将军之气而失于体格”。《宣和...
苏涣曾作《变律诗》19首献给李勉,高仲武《中兴间气集》选录其中3首,并说“其文意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有苏涣诗集1卷,但久无传本。《全唐诗》卷255收有其诗4首。唐代诗人、侍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