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京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也是最有京族特色的节日。相传很久以前,京族人民生活很苦,有个歌仙来到京族地区,借传歌为名,动员群众起来反抗封建统治,受到京族人民的敬仰。哈亭是具有京族风格的建筑物,亭内供奉镇海大王和各姓祖先的牌位。节日来临,家家布置一新,并纷纷请...
水族铜鼓节水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少数民族,总人口近30万,主要聚居在都柳江、龙江上游的三都水族自治县,都匀市有基场、阳和、奉合等3个水族乡。每年农历清明节后的第一个卯日,是都匀市内外水族人民的传统佳节。水族人民世世代代酷爱铜鼓,并视为权力、...
老北京夏至节后,恰逢小暑大暑节气,气温升高,有时高达40℃左右,已超过人和动物的体温。老北京的农历六月初六,民间称为”洗晒节”。因这时天气已非常闷热,再加上值雨季,气候湿,万物极易霉腐损坏。平时由象奴饲养并由驯象师指导训练。乾隆时期大象最多达三十多头...
招兵节,是畲族纪念祖先的宗教性节日,现仅流行于粤东、粤东北畲族地区。人们为了纪念自己的始祖,感谢神兵,每三五年举行一次“招兵”,向他们献祭。但据实地调查,粤东畲族举行“招兵”大典的时间也不尽一致,丰顺县凤坪村畲族于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前的吉日举行。“招兵”仪式在...
清明节,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人们在这天扫墓祭祖、修饰坟墓,以寄托哀思。因此,要定时不定时地给死去的亲人烧纸、上供。在瓜州,人们把三月清明节、七月十五鬼节、十月初一寒衣节、腊月三十迎春节四大节日作为四个祭祖节,所以...
京族最具代表性的民俗风情是每年一度的哈节。哈节主要流行于广西的京族居住地区。较大型的哈亭内,祭祀场地两侧设有阶梯形的宾客坐席,这是专供村里辈份最高、为修建此哈亭和筹办哈节捐资捐物者所设立的。哈节是京族唯一的本民族传统节日,每年都隆重庆祝,以...
白露节气习俗:从白露节气开始至10月中旬是茶树生长佳期,由于天气渐凉,夜间水汽在茶树上凝结成露,此时采摘的“白露茶”甘醇清香。 爱喝茶的老南京人都十分青睐“白露茶”,此时的茶树经历了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 ...
哈尼族以农历十月为岁首,扎勒特节就是新年节,在十月的第一个辰龙日举行,所以又称“十月节”。过节时,哈尼族人家以贵客满堂为最大的荣耀。临别时,还要送上一大块糯米把和一包肉,来宾无论如何都得收下;否则,被认为是不够朋友。
根据当地习俗,傣历九月十五日是“关门节”,傣语“毫瓦萨”,“关门节”后傣族人不能进行谈恋爱、操办婚事、外出远行等活动,直到3个月后“开门节”时,禁忌才被解除。开门节,象征着三个月以来的雨季已经结束,表示解除“关门节”以来男女问的婚忌,即日起,...
中午,斗牛场内外,人们从四面八方牵来几十及至几百头斗牛,有的斗牛身上还配有牛鞍,牛鞍上插有五彩小旗。斗牛节期间,看斗牛的、看热闹的、作客饮宴的、谈情说爱的,各有所得,这种节日往往三五天才结束。
我国南方山上树木繁茂,鸟类群聚,因此,瑶民与鸟关系密切,感情深厚。这一天,江华瑶族民众穿上本民族的节日盛装,愉快地开展喂鸟、比鸟、歌鸟等活动,欢度敬鸟节。他们一方面祝福鸟类快乐、繁衍;另一方面也学习鸟类自由的生活。“祝词”朴素地表现了瑶山民众对鸟的...
又称“斗牛节”。每人带几样食品,必须在家中煮熟或在火中煨烤便可食用的。这三样不必人人都做,但一群聚餐的姑娘中必须三样都有,争奇斗艳,称为“斗牛”,父母兄嫂必须支持,但不能代劳,必须姑娘自己动手制作。姑娘们这一天穿上节日盛装,带上“三花”食品和其他食...
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元宵节,古时称为上元节、元夕节,兴起于汉代。作为农历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元宵节被定为吉日加以隆重庆贺。封建社会的年轻女子不轻易被允许外出自由活动,且古代有严格的禁夜制度...
柯尔克孜族大多生活在牧区,从事牧业生产,他们养马、爱马,并喜欢喝马奶,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饮马奶的节日。柯尔克孜族把马奶节称为“克木孜穆伦多克”。这时候草原上牧草大面积返青,母马已开始产驹,具备了过马奶节的条件。从这天开始,牧民们便开始挤马奶和食...
因为当天人们要焚烧剪成衣帽鞋被及房屋等形状的彩纸以给亡人送去御寒之物,故又称寒衣节。寒衣节虽以祭祀为主要习俗特色,但其中也蕴涵有中医药文化的内容。江苏一些地区寒衣节有煮红豆糯米饭以夜奠并食用的习俗。据江苏大丰一带的民间传说,此举是为了纪念一位与地主抗争而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