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其《淡黄柳》词题,沂孙于咸淳十年,与周密别于孤山。次年,周密游会稽,相会一月。又《宋四家词选目录叙论》云:“咏物最争托意,隶事处以意贯串,浑化无痕,碧山胜场也。”柔影参差,幽芳零乱,翠围腰瘦一捻。哀弦重听,都是凄凉,未须弹彻。携盘独出,空想咸阳,故宫落月。“君”...
使用方法是在岔曲后半段中某一下句唱词的半句处,在演唱上处理成带有半结束性质的下行句,唱腔稍作停顿,加上小过门后,再接唱下半句。如岔曲《风雨归舟》中后半段“天晴雨过风消云散”一句中,重复“风”字处即为卧牛儿(见谱例)。运用此法,可使曲调进行跌宕有致,富于变化。
曲剧《大登殿》戏词王宝钏唱:见红日出东方天气晴暖迎和风踏晨露去把菜剜贫穷人自冬至翘首期盼屈指算惊蛰到九尽春还姐妹们清晨起相约呼唤丢碗筷锁窑门急步田间过踏石越小溪举目四看春意浓万象新百鸟争喧见紫雁如穿梭双双结伴蝴蝶儿一对对飞舞翩迁迎春花待蜂采争风斗艳宝钏我不知花鸟春暖心寒实...
本文对我国古典词学“趣”范畴的承传予以考察。(朱祖谋《石湖词跋》引)范成大在词跋中较早引入“意趣”二字评词。南宋末年,张炎在《词源》中专列“意趣”一节,以“意趣”作为其评词的核心。陈霆从李、欧二人词作各自艺术特征的呈现...
楚辞句式对后世诗、词的最大贡献在于提供了奇言句,尤其是三、七言句。愿为星与汉,光影共徘徊。悲且伤,参差泪成行。与汉代的杂言乐府诗相比,《宛转歌》更具句法变化的灵活性和一唱三叹的流转之美。楚辞以三、七言为主体的奇言句式,正是经由“乐府”这一中间环节,被早期的词体所吸...
中国古典诗词中极为常见。二是借助于比喻、拟人等法,又以山水风月作比为多见。于对比、烘托中咏愁,更见其愁。上文所列古诗词咏愁之技法,并非已囊括全部,仅仅列出了常用之法,以便由点推及面,这是需要加以说明的。事实上,古人咏愁,也有不少是多种技法兼而用之的。不仅如此,它还...
汉语新词作为语言发展的产物,其诞生与传播途径多种多样。本文深入探讨了新词产生的社会背景、主要来源,如新造词、外来词、方言词等,并详细分析了新词通过大众传媒、互联网等渠道的传播过程。文章结合实例,展现了新词如何反映社会变迁,丰...
·弹词u曲艺的一个类别。表演者大都二至三人,有说有唱,伴奏乐器以小三弦、琵琶或扬琴为主,自弹自唱。清初,陶贞怀的《天雨花》中有“弹词万本将充栋”之说,可见当时弹词发达的盛况。清代洪昇《长生殿》中一折。这是北曲中罕见的一套集曲。《长生殿·弹词》中的[九...
但如此佳丽的景色,却未能使词人欢快愉悦,因为“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古人心目中,由飞鸿引起的感想有许多。“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这首词艺术风格上一改宋初小令雍容典雅、柔靡无力的格局,显示出别具一格的面目。
在女词人心灵中,祖国与个人双重悲剧,原为一体。是足可自慰并可告慰于家国。徐德言夫妻破镜犹得重圆,而她们夫妇死节已决。情变悲愤激烈而为凄恻低徊,其言之哀,不忍卒读。从历史文化悲剧写起,哀悼宋文明的衰亡,词境极为重大。词中表明自己死节之心,将祖国和个人的双重悲...
好听的洞箫乐曲选《君莫思归》
王铁锤笛子曲《晚归》王铁锤曲
现在的诗人构造的是乌托邦式的天空,是一颗无家可归的灵魂。在我看来,空有时候就是孤独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代名词。任何生命个体都不可能摆脱空的孤独,这是生命的痛苦,又是社会赋予人的尊严,是孤独的独创,孤独的放逐,孤独的迸发。元和六年刘禹锡被罢官,与白居易相会于扬州,路经...
泛指戏曲曲谱上曲词右侧所注音阶符号。我国传统民族音乐,以“合、四、上、尺、工、凡、六”等字作为音阶的符号,相当于西洋音乐的“1234567。习惯上把这些符号统称为“工尺”。有的曲谱,曲词旁只注板眼(拍子),不注工尺。有工尺的曲谱,名为工尺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