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大名(1720-?)字伯启,号复泉。别号一篑山人。直隶南乐人,乾隆三年(1738)举人,历任至广西北流知县,乾隆二十六年至三十六年任青县教谕,博学能文,喜吟咏。著有《一篑山人诗稿》四卷。[人物]
琚有调剂二宫之功,大受实与密谋。后为史弥远所忌,编置邵武。有《拙斋诗集》。[人物]
王大烈(生卒年不详),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嘉定四年(1221)进士。所存诗词多为贺人生子而作。《全宋词》第四册录其词二首。《全宋诗》卷二九五八录其诗十首。事迹见《宋诗纪事补遗》卷六三。[人物]
李大有弟。宁宗嘉定十六年进士。曾学于朱熹。历官右正言,首陈谨独之戒。累拜殿中侍御史,平心持衡,斥去党论。进工部尚书,以宝谟阁直学士知平江府。卒于家。有《群经讲义》。[人物]
理宗朝历枢密副都承旨兼右司郎中,进对言天下大势,请帝反省,改善朝政,又极论边事。淳祐八年累官参知政事。寻罢知建宁府。[人物]
潘大宾,海阳(今潮州)人。明武宗正德十四年(一五一九)解元,世宗嘉靖八年(一五二九)进士。任兵科给事中,累官礼部都给事中,赠太常寺少卿。事见清雍正《海阳县志》卷六、清道光《广东通志》卷六九。[人物]
舒辂,姓他塔喇氏,字坤亩,满洲正白旗人。清乾隆五年(1740)任巡台御史,留任一年,七年(1742)升任西安粮道。[人物]
卢大雅,贵溪人,混成院道士。工诗为顾元等所称道。吴伯理,号巢云子,龙虎山道士。永乐(1403~1424)中任上清宫提点。随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访张三丰,入蜀居鹤鸣山。博通经史,工诗文,精篆隶,亦能作枯木竹石。[人物]
(1650—1720)浙江山阴人,字可师,号耕夫,晚号大瓢山人。为人作幕。其父坐事长流宁古塔,请代父戍不许,与弟先后出塞省父。习其地理沿革、山川道里、风土人情,著《柳边纪略》,为世所称。另有《晞发堂集》、《杨大瓢杂文残稿》。[人物]
林大钦(一五一一—一五四五),字敬夫,号东莆、毅斋,海阳(今潮州)人。明世宗嘉靖十年(一五三一)应乡试,十一年(一五三二)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目睹权臣跋扈,无意仕进,以母老乞归。筑室以聚族人,结讲堂华严山,与乡中子弟讲贯六经。海内名流王龙溪、罗念庵、唐荆川及同郡翁东涯...[人物]
陈大震,字希声,晚年号蘧觉,番禺(今广东广州)人。理宗宝祐元年(一二五三)进士,授博罗簿。历知长乐县、广济县。度宗咸淳七年(一二七一)权知雷州,转知全州。元兵陷城,自劾罢。元世祖至元十八年(一二八一),授广东儒学提举,以疾力辞。卒年八十。[人物]
林正大(约1200年前后在世),宋代词人。字敬之,号随庵,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庆元前后在世。开禧中(1206年)为严州学官。其好以前人诗文,檃栝其意,制为杂曲,因此被称为宋代最为“专业”的檃栝词人。传世作品有《风雅遗音》二卷,共计四十一首词。[人物]
孝宗时,迁礼部侍郎、谏议大夫,上疏劾汤思退主和误国罪,改兵部侍郎,官终礼部尚书。[人物]
徐大方,宁冲道,瓯宁(今福建建瓯)人。仁宗嘉佑中,权知永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以国子博士通判汀州(清光绪《长汀县志》卷二九)。十年,提举监修使臣(《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四)。元丰元年(一○七八),由开封府判官降为推官(同上书卷二九三)。今录诗二首。[人物]
吕大防弟。仁宗嘉祐二年进士。调秦州右司理参军,监延州折博务,改知三原县。神宗熙宁中,韩绛宣抚陕西,辟为书写机密文字。父丧,家居讲道数年。宋攻西夏,鄜延转运使檄为从事。卒于延州官舍。尝学于张载,能守师说。有《诚德集》。[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