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范阳涿人,字幼章。卢昶子。涉历群书,兼有文义。临淮王元彧引为开府属。孝武帝时,封城阳县子,官中书侍郎。东魏孝静帝天平中,官至尚书右丞,兼黄门郎、本州大中正。性好玄理,作史子杂论数十篇。今存《剧鼠赋》、《嵩高山庙记》。[人物]
世宗大定七年进士。历浮山主簿、陕州录事。工诗。有《寂照居士集》。[人物]
魏大名(1720-?)字伯启,号复泉。别号一篑山人。直隶南乐人,乾隆三年(1738)举人,历任至广西北流知县,乾隆二十六年至三十六年任青县教谕,博学能文,喜吟咏。著有《一篑山人诗稿》四卷。[人物]
建隆二年以屯田员外郎为曹王府翊善。真宗景德二年,以迂懦循默,不能规戒罢。曾为随州书记,累官职方郎中、太常少卿。致仕卒,年八十一。[人物]
正德六年进士。授宣城知县,擢监察御史,巡按贵州,历迁福建参政、江西按察使。有《八厓集》。[人物]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存其诗七首。[人物]
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授南京户科给事中。多所论劾。隆庆初尝论高拱狠愎,拱恶之,出为绍兴知府,再谪宜川县丞,卒。有《小谷集》。[人物]
(396—544)东魏顿丘人,字虔和。李平次子。袭父前爵彭城侯。自太尉参军,历尚书郎、著作佐郎、加辅国将军、光禄大夫等。孝庄帝永安二年,元颢入洛阳,以为黄门侍郎。颢败,除名。孝静帝时,官散骑常侍,使梁,江南称其才辨。还授秘书监。[人物]
幼而聪慧好学,尝官至河内太守,尤对本草有所研究。著有《摄生论》二卷,未见传世。[人物]
嘉靖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检讨,历司经局洗马兼翰林侍讲,以言官论,出为衡州府通判,累官至工部右侍郎,又被论罢归。倭寇陷莆田,被俘,历五月乃得归。有《少村漫稿》。[人物]
胡松年,字茂老,生于北宋哲宗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卒于南宋高宗绍兴十六年(公元1146年),海州怀仁(今江苏省赣榆县)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五)。[人物]
文有年(一二○八~?),字子传,眉州彭山(今属四川)人。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时年四十九。景定三年(一二六二)通判永州。事见《宋宝祐四年登科录》。今录诗二首。[人物]
—308年),字颜远,曹魏大司马曹休曾孙,卫将军曹肇之孙,谯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西晋官员、文学家,官至襄城太守、征南司马。曹摅善治地方,爱民如子,担任临淄令期间更被称为“圣君”。其生平见载于《晋书·良吏传》中,张隐《文士传》中亦简载其生平。[人物]
刘廙yì(180年—221年),字恭嗣,南阳(今河南南阳市)人,汉末魏初名士。西汉长沙定王刘发之子安众康侯刘丹之后。初从荆州牧刘表,后投奔曹操,甚受器重,为黄门侍郎。曹丕继位,擢为侍中,并赐爵关内侯。为政主张先刑后礼,且通天文历数之术,与司马徽、丁仪等名流相齐...[人物]
年羹尧(1679年—1726年),字亮工,号双峰,中国清朝名将。原籍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怀远县),后改隶汉军镶黄旗,清代康熙、雍正年间人,进士出身,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显爵集于一身。他运筹帷幄,驰骋疆场,曾配合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