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82年),字仲,又称祭仲,郑国祭邑人,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谋略家。他在郑庄公在位时出任大夫,深受宠信。郑庄公逝世后,他先后扶立郑庄公的四个儿子为国君(即郑昭公、郑厉公、郑子亹和郑子婴),掌管郑国政权数十年。但有论者认为祭足需为郑国政变频繁负责。
,南氏,战国时期楚怀王熊槐的原配王后,熊槐继位楚王之后。遂封正室南氏为王后,史称南后。生卒年不详。据《战国策·楚策三·张仪之楚贫》言张仪之楚时:“南后、郑袖贵于楚”。由此可见南后与郑袖并非同一人。战国历史人物
段规是战国初期的著名策士,辅佐晋国的“六卿”之一韩虎,并为后来战国七雄之一韩国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
秦州文庙设秦祖祠,祠联曰“圣绩怙行,眺百二河山,不碍春风时雨至;儒宗传学,数三千弟子,谁携关月陇云来。”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魏惠王(前400年—前319年),后称梁惠王,姬姓,魏氏,名罃(《战国策》作“婴”)。魏武侯之子。魏国第三代国君。公元前369一公元前319年在位[1]。魏武侯死后,魏罃与公子缓(魏缓)争立君位成功。周显王十五年(前354年)发生桂陵之战,周显王二十七年(前341年)发生马陵之#$...
乐舒,战国时期宋国人,魏国名将乐羊之子,燕国名将乐毅的先祖。因杀死魏文侯相国翟璜之子翟靖,而逃往刚建立不久的中山国。后来魏国伐中山国,双方鏖战三年,最后为了迫使乐羊退兵,中山武公杀死乐舒煮成羹。战国时期人物
战国时魏国大臣。曾谮毁吴起于魏武侯,吴起惧,遂离魏往楚。魏惠王二年(前368),他出奔于韩。战国时期魏国大臣
彭蒙(约前370-前310),战国时期齐国人,哲学家。曾游学稷下,是田骈(pian)的老师。是稷下学宫中最具有影响的学者之一。战国哲学家
公都子,战国学者,齐人,孟子弟子。战国学者
春秋末期著名的谋略家。越王勾践的谋臣,和范蠡一起,为勾践最终打败吴王夫差立下赫赫功劳。灭吴后,自觉功高,不听从范蠡劝告,收到范蠡留下的信后,请假未去上朝。尔后,为勾践所不容。最后,被勾践赐死。
蔺且,宋(今河南商丘)人,庄子弟子,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约生于前340年,约卒于前260年(详见《山木》辨析)。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
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曹操手下的鬼才谋士
秦穆公继位后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谋臣,击败晋国,俘晋惠公,灭梁国、芮国、滑国等。秦穆公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以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等人为良将;还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君位,以实现秦晋之好。晋文公死后,联盟瓦解,秦晋对抗;秦穆公本欲东进,到中原完成霸业。后分别在公元...
秦哀公亲赋《无衣》,发战车五百乘,遣大夫子满、子虎救楚。吴国因受秦楚夹击,加之国内内乱而退兵。楚昭王复国后要封赏申包胥,他坚持不受,带一家老小逃进山中隐居。从此申包胥被列为中国的忠贤典范。
孟孙阳,春秋战国人士,杨朱弟子。春秋战国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