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吃粽子就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一节日习俗,一直流传至今。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除在额头、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处,用意一致。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日、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放纸鸢在中国南方一带,端午节儿童放纸鸢称为“放殃”。佩戴香囊端午节来临之际,给...
端午节是驱毒“圣日”,吃了药能立即见效,且效果显着,非这一天吃效果不大。旧俗传为“合五”以招屈原之魂,其实,古代潮人先贤是针对“恶月”瘟疫猖獗而采取的防疫保健措施,意在驱瘟辟邪。
端午节起源于何时──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说法不一,争论不休。还有认为是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等。据考证,端午龙舟竞渡的习俗,早在屈原之前已经存在。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
每年端午节大家都会选择吃粽子,所以粽子是没人不知道的端午食物。就拿即将临近的端午节来说,不同村子就有着明显且有趣的区别。 界首:吃的也是炒面,习俗接近于汾口。 老茶园:吃大蒜,整个的煮熟来吃,据说吃完了还不会...
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
端午有饮酒之风,所喝之酒有二,一为首蒲酒,一为雄黄酒。菖蒲酒芳香爽口,且又通血脉,治骨痰,所以深受唐人喜爱。雄黄的成份为硫化砷,有毒,对于各种皮肤真菌和金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并对毒虫有驱杀的作用。到了明清,菖蒲酒和雄黄酒合为一种酒。到了端午这天,全家...
据介绍,端午挂艾、悬菖蒲,相当于春节放鞭炮。作为当之无愧的龙舟故里,汨罗的龙舟赛自然不容错过。接到开始的指令后,千帆将于同一始点竞发。中午时,插筷子于庭中,以验正午。江西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疮,新昌县以雄黄、丹砂酒中饮之,称之“开眼”。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
求子 端午节中,人们会互赠九子粽寓意求子。
据说此事传开后,很多人为祈求好运,也开始在端午节挂菖蒲,逐渐形成了一种民间习俗。
浙江端午节的习俗1、吃粽子浙江嘉兴粽子历史悠久,闻名华夏,作为一种民俗食品,粽子在嘉兴一带流播的历史,至迟可以追溯到明代。嘉兴粽子为长方形,有鲜肉、豆沙、八宝、鸡肉粽等品种。嘉兴粽子当推五芳斋为最,素有江南粽子大王之称。
端午食粽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就像贴上一道灵符,可以趋利避害。艾叶是一味芳香化浊的中药,有较强的驱毒除瘟作用,悬挂艾叶及燃烧艾叶可以杀菌消毒、预防瘟疫流行。...
广东从化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浙江省桐卢县乡塾之学童,端午节具礼于师长,称之\"衣丝\"。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