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每次刊行之報告書全用日文撰述,主為臺灣私法一般性之介紹;至其「附錄參考書」純為臺灣私法事例之彙集,仍存中文原蹟。宣統二年時,綜合三次調查資料加以整理,復將第三次報告書及其「附錄參考書」修正出版。該版報告共分緒論、不動產、人事、動產、商事及債權等編,可謂集其三次調...[书籍]
明末清初思想家,博学多识,诗文书画均负盛名,于篆刻亦精能。著有《通雅》、《浮山集》、《物理小识》及《印章考》等。此编据《篆学琐著》本校勘。印章考秦以前印、玺通名,汉以来章与印亦分矣。《运斗枢》曰:“舜为天子,黄龙负玺。”《世本》曰:“鲁昭始作玺。”欧阳作《五代史》...[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史部一班马异同正史类提要【臣】等谨案班马异同三十五卷旧本或题宋倪思撰或题刘辰翁撰杨士奇跋曰班马异同三十五卷相传作于须溪观其评泊批防臻极精妙信非须溪不能而文献通考载为倪思所撰岂作于倪而评泊出于须溪耶其语亦两持不决案通考之载是书实据直斋书録解题使果出于辰翁则陈振孙...[书籍]
(宋)何去非〈六国论〉秦得所以并天下之形,而天下遂至于必可并;六国有可以拒秦之势,而秦遂至于不可拒者,岂秦为工于毙六国耶?其祸在乎六国之君,自战其所可亲,而记其所可仇故也。秦之为国一而已矣,而关东之国六焉。计秦之地,居六国五之一;校...[书籍]
故事起于隋文帝平陈,终于唐太宗统一。以瓦岗寨群雄的风云际会为中心,塑造了一大批起义英雄的形象,如秦琼、程咬金、罗成、尉迟恭等,再现了当时"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动乱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揭露了隋炀帝和宇文氏等统治者的荒淫残暴。具有浓厚的民间传说风味和传奇色...[书籍]
是文撰成于雍正戊申(一七二八)年,专论秦、汉等古印章的技法和特征。研求苦心,寓于字里行间。此编据《拾古印遗》、《篆学琐著》本校勘。秦人切玉,细边细文,笔画起止皆尖,转折俱方;一种细边文略粗,起止亦尖,转折亦方,亦有起止转折皆方;又有一种阳...[书籍]
書中有文三篇,其目為「臺灣驅寇論」、「上岑宮保撫番稟稿」、「臺灣生熟番輿地考略」;另有「生番歌」、「熟番歌」二首及「臺灣竹枝詞」七十五首。惟兩「番歌」前見於道光間柯培元著「噶瑪蘭志略」(見第九二種)中,似為輯編此書者--其子芷陔誤入。書末,今另收吳光亮「化番俚言」及王凱泰...[书籍]
本書(一冊一九四面一一六、四○○字)不分卷,延平王戶官楊英撰。書為楊英追隨鄭成功征戰按年逐月之紀錄,極具史料價值。今加有「弁言」,備敘撰者其人、書名由來及內容概要。敘撰者則曰:『不知為何地人,其事蹟亦鮮見於他書。惟據本書所載,知其自永曆三年迄十六年,凡大小征戰,幾於無役不從,實為...[书籍]
本書(一冊九二面五五、二○○字)分上下兩卷,王松撰。松字友竹,又字寄生,號滄海遺民;新竹人,祖籍福建晉江。既長,奇氣虎虎、狂志嘐嘐,以詩酒自豪。當屆而立之年,正值乙未(清光緒二十一年)割臺之痛;嘗攜眷趣返故里。事定,重渡臺灣,託一廛以居,名曰「如此江山樓」。平居青鞋布襪,蔬食嘯歌...[书籍]
本書(一冊八二面四九、二○○字)不分卷,夏獻綸著。獻綸字筱濤,江西新建人。清同治十二年,任臺灣道。翌年,值日兵侵臺事件;事定,遂有「開山撫番」之議,得周巡南北內山。「輿圖」之作,即緣於此。圖成,計得幅大小凡十二,並附「說略」。其圖目,依序為「前後山總圖」、「臺灣縣圖」、「鳳山縣圖...[书籍]
本書(一冊一一三面六七、八○○字)分八卷,無錫丁紹儀撰。據「自序」,清道光二十七年(丁未)秋渡臺,嘗佐臺灣道仝卜年幕。在臺勾留八閱月,凡臺事之堪資談助者,輒筆識之,並附所見,便成此書。每卷分二目,按序為建制、疆域、糧課、稅餉、學校、習尚、營制、屯隘、海防、物產、番社、番俗、奇異、...[书籍]
第七種「東槎紀略」本書(一冊一二六面七五、六○○字)凡五卷,姚瑩撰。瑩字石甫,號明叔,晚號展和;安徽桐城人,進士。清嘉慶二十四年,任臺灣海防同知。道光元年,攝噶瑪蘭通判事。二年,丁父艱,扶櫬內渡。三年春,適同里方傳燧(穎齋)任臺灣府,復應邀渡臺襄助;至五年,始回內地。十八年,又歷...[书籍]
本書(一冊六九面四一、四○○字)分上下兩卷,林豪撰。豪字卓人,福建同安舉人。清同治元年秋,至臺灣。時彰化戴潮春起事,淡水林占梅奉檄辦團練,見而禮之,延主竹塹里第之潛園。及事平,遊府治,因就見聞所及,撰成本書。其篇目凡十八,列於卷上者:「戴逆倡亂」、「賊黨陷彰化縣」、「郡治籌防始末...[书籍]
本書(一冊七八面四六、八○○字)分三卷,與「閩海紀要」同為夏琳撰(見第一一種「閩海紀要」篇)。凡屬體裁、內容殆與「紀要」同,為紀述臺灣鄭氏之書;而且表裹一致,改以明朔紀年(並不另注清曆)。由於「易朔」,一反「紀要」,滿清人物,在職銜上改冠以「清」字;而對鄭氏,稱成功為「大將軍」(...[书籍]
本書(一冊七二面四三、二○○字)不分卷,藍鼎元撰。作者里居、閱歷,已詳第一二種「東征集」篇。書首先列王者輔序及「自序」,次附長男雲錦撰「鹿洲行述」(此篇係今加入,採自「鹿洲初集」卷首)。「王序」有云:「康熙六十年,臺灣土賊朱一貴作亂,王師平之。鹿洲山人身在行聞,日睹風濤戎馬,豕突...[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