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自序称王弼乱易罪深桀纣毛氏之罪亦不在王弼之下】故持论和平能消融门户之见虽师心揣度或不免臆防之私而大致援引详明词多有据在近代经解之中犹为典实卷末别有述遗一卷有録无书目下注嗣刻字葢欲为之而末成也今并削其目不复虚列焉乾隆四十六年十月恭校上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书籍]
志稿後復經傅炳煌(號雪湖,南安人)刪訂,至光緒八年始付梓。金門舊名浯洲,又名仙洲;明時,改今名。清初,鄭成功據金、廈兩島與清兵抗;至康熙二年,鄭經撤退至臺,清墟其地。十三年三藩變起,經復入島;至十九年,復棄而回臺。兩島存亡,幾與鄭氏相終始。是以「金門志」與「廈門志」所志,...[书籍]
嗣一通志」未及完成而遭割臺之變,志稿散失,各縣廳「采訪冊」亦下落不明。此冊在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藏有抄本,今據以排印。[书籍]
姚氏另有著述,分見第四九種「東溟奏稿」篇及第八三種「中福堂選集」篇。[书籍]
乾隆三十年,其孫子恭(肅菴)彙輯部分遺稿凡八卷,題曰「陳清端公文集」;本書選編其關係臺灣之文,稱為「文選」。共收文十六篇,其中在臺灣縣任內者三篇、在臺廈道任內者十二篇;另一篇「祭中憲大夫衛公南村先生文」,係在康熙四十八年赴四川學政任道經山西時遣人致祭前臺灣府知府衛台揆之作...[书籍]
姚氏另有著述,分見第四九種「東溟奏稿」篇及第八三種「中福堂選集」篇。[书籍]
此書稿本原分五卷,舊藏涵芬樓;直至民國十八年由吳縣王鍾麒「釐而訂之」,名曰「南明野史」;翌年,歸商務印書館印行。按本書原名「明末五小史」,分八卷;又名「五藩實錄」,一曰褔藩、二曰魯藩、三曰唐藩、四曰桂藩、五曰唐王聿■〈金粵〉,凡五卷。此外,又有「明末紀事補遺」十卷,亦即此...[书籍]
陈涉之将周章西入关,至戏,秦将章邯距破之。秦二年十月,沛公攻胡陵、方与,还守丰。秦泗川监平将兵围丰。二日,出与战,破之。令雍齿守丰。十一月,沛公引兵之薛。秦泗川守壮兵败于薛,走至戚,沛公左司马得杀之。沛公还军亢父,至方与。赵王武臣为其将所杀。十二月,楚王陈涉为其御所杀。魏...[书籍]
且將軍力戰扵外,而庸人制之扵內,此章邯所以背秦而歸楚也。」溫以為然,乃殺其監軍嚴實,自歸于河中,因王重榮以降。都統王鐸承制拜溫左金吾衛大將軍、河中行營招討副使,天子賜溫名全忠。中和三年三月,拜全忠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四月,諸鎮兵破巢,復京師。巢走藍田。七月丁卯,全忠歸...[书籍]
初稿。辛酉。掩室永嘉。改纂。乙亥。住温陵月台再治。老病缠绵。精力颓弊。未能详密校理。殊自恧也。年谱诸文。虽有撮略。或加润饰。但悉有所据。若述私意。则写双行小字。上冠案字。以区别也。明万历二十七年己亥。一岁。是年五月三日亥时。大师生。俗姓钟。名际明。又名声。字振之。先世汴粱...[书籍]
方撰《浮邱子》,伯言绝赏;没后,为表其墓,稿久逸矣。余偶得之箧衍,属黼堂并存简首。工既蒇,余披览再过,不胜游旧之感,因识词简端,以纾吾思。同治乙丑仲夏,雨胪熊少牧序。[书籍]
其后刊四部稿,遂收入。此书旨在「雌黄曩哲,橐钥后进」,所论确有独到者,唯是志盛气刚,勇于判断,在当时已不无异议;游往中或以称许之不至,遂请绝交。而世贞则颇坚持己见,以为「性之所好,习固不能强也」。及其晚年,心平气和,亦颇悔其少作,故云:「既不切当,又伤儇薄,行世已久,不能...[书籍]
全書都一百四十篇,除首篇「開山撫番條陳」作於同治十三年外,餘均為臺灣道任內文稿(包括稟函札批等);但止於十年八月,以下未見編入。本書據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所藏抄本(臺灣省立臺北圖書館藏本同)略加整理,分卷排印。連橫「臺灣通史」撰有「劉璈列傳」,特為錄置卷首「弁言」之後;傳中...[书籍]
惟未及最后定稿,纂集者即告谢世,所以不免间有疏误。但统观全书,在同类书中仍属最为完善和使用方便。[书籍]
等谨案记纂渊海一百卷宋潘自牧撰据浙江通志自牧金华人庆元元年进士官龙防令此本题曰教授盖其著书时所居官也是书分门事与诸家畧同惟一百卷中叙天道者五卷叙地理者二十卷叙人事者六十四卷叙物类者仅十一卷详其大而畧其细与他类书小异其郡县一部以临安为首盖据南渡割裂之余而五岭两川之后更及开封诸府存...[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