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书籍]
“诗言志”,“思无邪”,诗之能事毕矣。人人知之而不肯述之者,惧人笑其迂而不便於己之私也。虽然,汉、魏、六朝、唐、宋、元、明之诗,物之不齐也。“言志”、“无邪”之旨,权度也。权度立,而物之轻重长短不得遁矣;“言志”、“无邪”之旨立,而诗之美恶不得遁矣。不肯述者私心,不得遁者定理,夫...[书籍]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司马彪续作),记载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的195年历史。(卷一)光武帝纪第一(卷二)明帝纪第二(卷三)章帝纪第三(卷四)和殇帝纪第四(卷五)安帝纪第...[书籍]
《北齐书》唐·李百药撰《北齐书》它虽以记载北朝北齐的历史为主,但实际上记述了从高欢起兵到北齐灭亡前后约八十年的历史,集中反映了东魏、北齐王朝的盛衰兴亡。到南宋时,五十卷的《北齐书》仅剩一卷帝纪、十六卷列传是李百药的原文;其余各卷,都是后人根据唐代史家李延寿所撰《北史》抄补修成的。...[书籍]
《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唐代(公元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五代后晋时官修的《旧唐书》,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籍。它原名《唐书》,宋代欧阳修、宋祁等编写的《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旧唐书》共二百卷,包括本纪二十卷,志三十卷,列传...[书籍]
《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记载中国唐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二百二十五卷,包括本纪十卷,志五十卷,表十五卷,列传一百五十卷。北宋宋祁、欧阳修等撰,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全书完成,由曾公亮进呈。《新唐书》所增列传多取材于本人的章奏或后人的追述,碑志石刻和各种杂史、笔记、小说...[书籍]
书中记述了医药典故、医林逸事、民间疗法、医理、药物的心得体会等。对诊治中因循执方等弊病予以批评。书中尚有炼丹等内容。[书籍]
分为六种、八卷:第一种,《一览延龄》一卷。黄氏认为:“凡人以摄生为第一。”若“人不自爱,沦于天札,不能延年立命,实为可惜”。故在“一览延龄”中辑录了历代养生名篇,归纳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①力主晚婚以保养肾精,提倡健康婚姻,以期胎儿先天充沛。②倡导养成良好的饮食起居等生活习惯,反...[书籍]
记载当时之奇人异事、鬼狐神仙。作者文笔质朴无华,叙事简明详练,书中故事曲折离奇,与《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鼎足而立,为明清三大笔记小说。[书籍]
隐闽张起南味鲈六字閒云在山,落月相照,御風冷然,去凡入妙。■〈亩犬〉亩躬耕,潜身隐曜,怅望低回,心伤神吊。趋步阙廷,刍荛莫效,屺岵悲歌,空山寄傲。我思古人,阙然怀抱,羊裘见机,不值一笑。楚泽行吟,今无高蹈,末俗悠悠,短长任道。渔父津迷,水流浩浩,芦老草枯,寒江独钓。[书籍]
医林改错清王清任撰着张序刘序知非子序自序卷上医林改错脏腑记叙亲见改正脏腑图会厌、左气门、右气门、卫总管、荣总管、气府、血府记津门、津管、遮食、总提、珑管、出水道记脑髓说气血合脉说心无血说方叙通窍活血汤所治症目头发脱落眼疼白珠红糟鼻子耳聋年久白癜风紫癜风紫印脸青记脸如墨牙疳出气臭妇...[书籍]
小庭空,清夜永,独徘徊。伴人幽怨,一枝潇洒陇头梅。肠断云帆西去,目送烟波东注,千里接长淮。为我将双泪,好过楚王台。☆水调歌头(时居莆田)亭皋木叶下,原隰菊花黄。凭高满眼秋意,时节近重阳。追想彭门往岁,千骑云屯平野,高宴古球场。吊古论兴废,看剑引杯长。感流年,思往事,重凄凉...[书籍]
“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书籍]
龙音97、11、17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唐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泌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其诗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官擅权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糜烂,《行次西郊一百韵》、《有...[书籍]
冯苏撰钦定四库全书史部三滇考纪事本末类提要臣等谨案滇考二卷国朝冯苏撰苏字再来临海人顺治戊戌进士官至刑部侍郎是书乃康熙元年苏为永昌府推官时作凢一切山川人物物产皆削不载惟自庄蹻通滇至明末国初撮其沿革之旧迹治乱之大端仿纪事本末之体标题记述为三十七篇每事皆首尾完具端绪分明在舆记之中又为别...[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