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风指和风,亦称南风。这首乐曲,让人们感受到怀想太平、向往圣明的意味。我国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先生评价此曲“有雨顺风调、万民同乐之意”,遂改名为“薰风曲”。
有的民族对所崇拜的图腾物实行风葬。另外,将因患天花而死去的婴儿放在筐内,摆在特意搭的架上,进行风葬,希望其小孩能尽快转世回生。鄂伦春族的风葬仪式,神秘而隆重。死者装殓后,就要选择一个两棵松树相距一米左右的地方,进行风葬。最后要处死猎马。这时死者的家...
追风的女儿歌词歌曲:追风的女儿歌手:高胜美专辑:杵歌当风吹雨打,我想念你风来云也到雨也落了云一被风拥抱就哭了再也忘不了你对我的好被你骗到连天荒也老雨在风中飘泪在我的眼中逃逃到天涯海角找不到我在雨中找爱你原来是个牢雨一停我也不见了爱人,...
北京风筝制作技艺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市东城区北京扎燕风筝以燕子为造型,具有浓厚的人文内涵,是北京风筝的一个重要流派。清代《南鹞北鸢考工志》等风筝著作为北京扎燕风筝提供了丰富的意象美学,融入了文学特征,深化了其内涵。费保龄在继承前人的...
生活在昆明地区的各民族同胞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民风纯朴,无论是其待人接物的礼仪、风味独特的饮食、绚丽多彩的服饰,还是风格各异的民居建筑、妙趣横生的婚嫁,都能使人感受到鲜明的民族特色。昆明地方文艺种类繁多,滇剧、花灯、昆曲、民歌小调以及少数民族剧种、民间叙事...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人将“空穴来风”误理解为其相反的意义“无中生有”,并且这种误解相当普遍。据检索1995年1月1日至2005年4月1日的《人民日报》,共得到63则“空穴来风”用例。其中除少数几例是属于纠错性质的以外,59例全部是指“无中生有”或“传言没有依据”。可见,“空...
众所周知,清朝是由满族人建立起来,在执政之初推行“剃发易服”,因此清朝服饰与之前的唐宋明朝的服饰都不同,它所推行的服饰是满族的日常服饰,是带着游牧民族特色的服饰。旗装满族妇女着旗装,梳旗髻,穿“花盆底”旗鞋。氅衣氅衣为清代的妇女服饰,氅衣与衬衣款式大同小异...
乐曲具有浓郁的东北民俗风格,共有A、B、A三段组成。主题采用东北民歌《东北风》,曲调欢快、泼辣、粗犷,中板曲调委婉、优美。演奏时要求表现细腻、按滑及时,双手配合恰到好处。
新昌风雨桥位于浙江省新昌县东南约40公里的巧英乡上三坑村,在旧时三泾至宁海的古道上。建于嘉庆十九年。桥长16.8米,宽4.78米,水底至桥廊檐高8.13米。桥脚为23根圆木按二个八字形组合而成,其中14根木柱嵌进两岸石坎中,上铺桥板。桥廊梁上有“时嘉庆拾玖年拾月吉总理国学生俞熠、刘正辉督造...
《梧叶舞秋风》,清代重要琴曲之一。作者庄臻凤,字蝶庵,因喜爱西湖景色,常客居于西湖畔,“屏居萧寺,卧起禅榻”。琴曲《梧叶舞秋风》谱本出自清初庄殝凤的《琴学心声谐谱》。是庄臻凤的传世之作。乐曲虽短,但余味无穷。乐曲的结构形式,与明清...
风筝起源于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中国风筝问世后,很快被用于传递信息,飞跃险阻等军事需要。中国的风筝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在传统的中国风筝中,随处可见这种吉祥寓意之处:“福寿双全”“龙凤呈祥”“百蝶闹春”“鲤鱼跳龙门”“麻姑...
清明节的习俗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斗鸡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清明节的禁忌1、孕妇避免扫墓通常来说怀孕妇女是要避开清...
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寒食节期间的习俗,主要有禁火冷食和后来成为清明节主要内容的祭扫坟墓。朝廷鉴于民间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就以官方文书的形式正式规定,清明到来时,可以与寒食节一起放假。这项规定距今已经1200多年,说明从那时起...
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祭月的风习。在福建厦门地区还有博饼的习俗,而且博饼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风摆翠竹》山东筝曲,为传统六十八板古曲,属大板第四。乐曲以大指的快速托劈和花奏指法形象地描绘出清风徐来,丛丛翠竹迎风摇摆,大自然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美好景象。此曲是在长期的民间音乐实践活动中,以民间广为流传的乐曲曲牌《老八板》衍变而来的一首标题性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