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人也因此被称之为“唐草三杰”。
郝大通(公元1140--1212)名璘,字太古,号恬然子,又号广宁子,自称太古道人,法名大通。宁海(今山东牟平)人。自幼通读《老子》、《庄子》、《列子》,犹喜《易经》,洞晓阴阳、律历、卜筮之术。不慕荣仕,禀性颖异,厌纷华而慕淡雅,渐隐以卜筮自晦。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一说大...[百科]
六出祁山,通常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兵北伐曹魏的军事行动。史书记载诸葛亮从祁山出兵伐魏仅有两次,而“六出祁山”的说法出现于小说《三国演义》,由于《演义》在民间的影响力较大,因此“六出祁山”也渐渐成为诸葛亮北伐的代名词。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决策,是贯彻落实《隆中对》...
倚天剑是明代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的佩剑,与青釭剑齐名并称绝世双剑,均为曹操所有。传为取宋玉的《大言赋》中的名句“长剑耿耿倚天外”命名。倚天剑锋锐无比,后成为宝剑之代称。一代诗仙李白,亦对之仰慕不已,《临江王节士歌》中就有“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的句子。
合肥之战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军与曹军以合肥为目标的争夺战。建安四年,孙策取合肥,以顾雍为合肥长。建安五年,孙策遇刺身亡。
“竹林七贤”因他们各自的品性先有七贤之称,后又因他们经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的竹林之下饮酒赋诗,肆意放歌,故称“竹林七贤”。因为是前后时期的关系,“竹林七贤”的写作风格大体上延续了建安时期文学的特点——梗概多气、慷慨悲凉。加之当时的统治较为血腥,相较于直抒胸臆,他们当中的许多...
其中,西凉马腾、西凉马超、西凉马岱三人最为闻名。马腾,汉卫尉、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盘踞西凉一带;马超,东汉末年群雄之一,刘备称帝,拜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封斄乡侯。《三国演义》及民间文化中绰号“锦马超”,因俊秀容貌与狮盔兽带、白袍银甲的非凡装束而得名,有“不减...
字妙才,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夏侯婴之后,夏侯惇族弟,擅长轻兵急袭,出其不意。又因为夏侯渊本非能用兵,在军中又被呼为“白地将军”。汉中之战中,持勇轻敌打算攻取刘备军营,但攻持不下反遭夜袭。最后分兵救援张郃,自己与部下修理鹿角时,被蜀将黄忠居高临下砍杀,死后追谥为愍...
在《三国演义》中演绎:三国时期,东吴的大将黄盖受命诈降到曹操的军营,为了取信于曹操,周瑜故意借故痛打黄盖一顿,让黄盖假装气愤而投敌。庞统劝曹操将战船连在一块,给周瑜利用火攻创造条件,最终孙刘联盟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邪马台(yémǎtái)国是《三国志》中《魏书·东夷传》倭人条(通称魏书倭人传)记载的倭女王国名。“邪马台国”被国际权威学术界一致认为是日本国家的起源。
三国潼关之战是曹操、马超、韩遂等西方豪强之间产生的一场大战。曹操于208年的赤壁之战大败后,对于南方采取了防守姿态,转而谋划起了关中势力。
东汉时期,太学生把敢于同宦官进行斗争的清流人物,冠以“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等称号,表示对宦官集团的不满和蔑视,其中以“三君”窦武、刘淑、陈蕃为领军人物。典出《后汉书·党锢列传》:上曰“三君”,次曰“八俊”,次曰“八顾”,次曰“八及...
三国时代,群雄辈出,除了广为人知的五虎将之外,魏国还有另外的“十虎将”,也是这其中的佼佼者。他们除了在曹魏政权为自己的主公鞍前马后的效劳,也在三国的历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魏国十虎将包括夏侯惇,夏侯渊,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曹仁,庞德,李典。
清末三大家,指任伯年、吴昌硕、赵之谦三人。清代的花鸟画、从乾隆以后,日趋衰退。在技法上尚能称雄的有任伯年、长干勾勒、师古而能创新意。吴昌硕、赵之谦别开近代绘画的新局面,他们致力以金石篆刻入画,又善诗工书,别开蹊径。他们都为中国艺术发展创造了空间。
《三国演义》里的情节,为了除掉祸国殃民的董卓,王允和曹操定下刺董之计,曹操手持七星刀刺杀董卓,不料却被发现,曹操随机应变,以献刀为名瞒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