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凳舞是舞阳河流域苗族(俗称高坡苗)最喜爱的一种民间舞蹈,其特点是节奏热烈,舞姿变化不大而又饶具风趣,道具简便,参与性强。“板凳舞”是苗族纯自娱性酒后热情奔放的、寓体育运动于舞蹈的形式之一。由一人或数人持板凳相击为鼓点,众人围于外而舞。鼓点多采用3/4拍节奏,众人时而...[百科]
彝族四胡,彝族弓拉弦鸣乐器。较汉族、蒙古族四胡体积小,音色脆亮。流行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永仁等地。[百科]
2019年4月12日,一项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在四川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诞生,“南实千人腰鼓队”以1344人参与挑战并认证成功。[百科]
其内容从列国纷争、宫迁大事、神仙鬼怪到民间生活故事。徽剧的音乐、唱腔优美、完整。主要分青阳腔、四平腔、徽昆、吹腔、拨子、二黄、西皮、花腔小调共九类。而以吹腔、拨子、皮簧为主要声腔。吹腔轻柔委婉,拨子高亢激昂,皮簧则比较通俗流畅,徽剧的表演艺术丰富多彩,技艺精湛。文戏以载歌...[百科]
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其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完成了《墨子》一书传世。...[百科]
流行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红河、石屏、弥勒,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和路南彝族自治县等地。[百科]
阿细跳月是彝族阿细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蹈,阿细跳月阿细语称“嘎斯比”,即“欢乐跳”之意,因多在月光篝火旁起舞,故名曰“阿细跳月”。阿细跳月也称“阿西跳月”、“跳乐”。自称“阿细”、“撒尼”的彝族民间传统舞蹈。它发源于云南省弥勒市西三阿细人聚集区,流行于云南弥勒、石林、...[百科]
民国二十一年(1942)由金慧声以幕表形式扩展为滑稽大戏,笑笑剧团演出。剧情写滑稽艺人辛梅友去买豆腐,豆腐店老板爱听笑话,纠缠要他“瞎三话四地讲几句”。辛谎称因黄浦江里翻了黄豆船,要去捞黄豆,无闲讲笑话。老板贪小,要同去江边。辛借故半途返店对老板娘谎称老板捞黄豆淹死,即...[百科]
实用音域:大字组E-小字一组降B。结构组成:号嘴,U型套管(管长2.75米),里管,调音管,喇叭口等(活塞次中音长号还带有一个回转式四度活塞和一根四度附加管)。还有一种活塞长号,基本已经淘汰。使用材质:磷铜管。乐器特色:音色高傲,辉煌,庄严壮丽而饱满,声音嘹亮而富有威力,...[百科]
粤剧(CantoneseOpera),又称“广东大戏”或者“大戏”,广东传统戏曲之一,源自南戏,流行广东、广西两省和港、澳地区,在国外操粤语的华裔聚居区也时有演出。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糅合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的表演艺术。粤剧每一...[百科]
马骨胡,壮族拉弦乐器。壮族称冉督、冉列。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隆林、田林、百色、靖西、德保一带和云南、湖南等省壮族地区。[百科]
因使用树皮制成,故汉族称其为树皮拉管。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西林、田林、那坡等桂西各地。[百科]
字秀岩,艺名银娃娃、九岁红,河北省迁安县人。著名演员张国强的曾外祖父倪俊声8岁随父倪洪入唐山拜吴占奎(艺名金不换)为师,学习河北梆子,年末随师唐山市加入莲花落吉庆班。[百科]
乐杵,高山族落击体鸣乐器,流行于台湾省各地。乐杵是由原来的一种舂米劳动工具——木杵发展演变而成的。[百科]
湖北、安徽、江西、河南、陕西等省亦有同名的地方剧种。在众多名为“花鼓戏”的地方戏曲剧种中,属湖南花鼓戏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南花鼓戏艺术便有较大发展,由湖南省花鼓戏剧院整理创作的《打铜锣》、《补锅》、《刘海砍樵》等剧目,深受全国各地...[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