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时茂,1954年3月28日出生于山东烟台,中国内地影视演员、小品演员、导演。197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福州军区话剧团演员。1975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水华选中朱时茂饰演影片《西沙儿女》中的傅海龙,从此步入影坛。1983年正式调入八一电...[百科]
《天仙配》又名《七仙女下凡》、《董永卖身》,是黄梅戏早期积累的“三十六大本”之一、黄梅戏的保留剧目之一,是首部以电影方式出现的黄梅戏,讲述七仙女不顾天规,私自下凡与董永结为伉俪,憧憬美好生活,最终被玉帝生生拆散了的爱情故事。1952年班友书等改编了《路遇》一折,将董永...[百科]
赵文卓,1972年4月10日生于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一个武术世家,中国影视演员、武术家,北京体育大学教师。赵文卓从小学习武术,1990年考进北京体育大学武术系。1990年获中国全国锦标赛少年冠军,1991年获#$$...[百科]
闽剧,又称福州戏,福建地方戏曲地方戏曲剧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闽剧是现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闽中、闽东、闽北等地区,并传播到台湾和东南亚各地。它是由明末儒林戏与清初的平讲戏、江湖戏,在清末(光绪至宣统年间)融合而成的多声腔剧种,...[百科]
据史料记载,早在战国时期中国民间就流行娱乐性的蹴鞠游戏,而从汉代开始又成为兵家练兵之法,宋代又出现了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清代开始流行冰上蹙鞠。因此,可以说蹴鞠是中国古代流传久远、影响较大的一朵体育奇葩...[百科]
踏歌,中国传统舞蹈。这一古老的舞蹈形式源自民间,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已兴起,到了唐代更是风靡盛行。所谓“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它的母题是民间的“达欢”意识,而古典舞《踏歌》虽准确无误地承袭了“民间”的风情,但其偏守仍为“古典”之气韵,...[百科]
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和植树月,共称为国际植树节。提倡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中国的植树节由凌道扬和韩安、裴义理等林学家于1915年倡议设立,最初将时间确定在每年清明节。1928年,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将植树节改为3月12日。新中国成立后的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每年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百科]
桂剧(俗称桂戏或桂班戏),广西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桂剧大约发端于明代中叶,明末清初昆腔流播到广西,后高腔和弋阳腔又相继传入,几种声腔相互融合形成声调优美,抑扬有致的桂剧。桂剧做工细腻贴切、生动活泼,借助面部表情和身段姿态传...[百科]
杂家,中国战国末至汉初的哲学学派。以博采各家之说见长。以“兼儒墨,合名法”为特点,“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九流”之一。杂家的出现是统一的封建国家建立过程中思想文化融合...[百科]
近代武术大师、军事将领、武当剑术传人、山东国术馆创始人。李景林自幼随父习武,1888年被父亲送入奉天的“育字军”陆军青年学校就读,期间被管带宋唯一收为弟子,秘授武当剑术。1907年毕业于保定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保定军校前身)。后入黑龙江巡防队。#$...[百科]
司徒玄空,中国先秦时代武学宗师。据<<峨眉山志>>记载,战国时期的司徒玄空,姓白,名士口,字衣三,仿山中灵猴的姿态创“峨眉通臂拳”,这是有史记载的中华武术第一人。因其爱穿白衣,弟子尊称其为“白猿祖师”。他还创...[百科]
1986年1月,在巴黎第九届世界《明日》杂技马戏比赛中,获金奖中的首奖《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手技》是用双手熟练而巧妙地耍弄、抛接各种物件的技巧表演。道具是日常生活中的球、棒、盘、刀、圈、球拍等。中国手技表演可追...[百科]
梨园戏广泛流播于福建泉州、漳州、厦门,广东潮汕及港澳台地区,还有东南亚各国闽南语系华侨居住地。梨园戏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至今尚保留不少南戏剧目和音乐。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已有“潮泉二部”的《荔镜记》刊本,可见当时梨园戏已经流行。清末,高甲戏在泉...[百科]
墨,中国传统文房用具之一,文房四宝之一,是书写、绘画的黑色颜料,后亦包括朱墨和各种彩色墨。墨的主要原料是煤烟、松烟、胶等,是碳元素以非晶质型态的存在。通过砚用水研磨可以产生用于毛笔书写的墨汁,在水中以胶体的溶液存在。墨的水分及胶的成分不同,...[百科]
元旦,即公历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元,谓“始”,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谓“日”;“元旦”意即“初始之日”。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由于地理环境和历法的不同,在不同时代,世界各国、各民族元旦的时间定位各不尽相同。现在,...[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