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没有更清晰的广西三弦的图片,只能在广西隆林老人合奏的视频中截取。[百科]
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那坡等地。[百科]
昆仑派也是明末兴起的道教分支,其所在地位于帕米尔高原东部的昆仑山。昆仑山连绵数百里,山峦幽秀,道术之士接踵前往修炼。昆仑派以山得名,自立一派。在金庸武侠小说里昆仑派为八大门派之一,何足道为其中代表者。[百科]
葫芦笙,是彝、拉祜、佤、傈僳、哈尼、黎、纳西、怒、普米、苗等族单簧气鸣乐器。彝语称布若、昂。拉祜语称若、若果筚。佤语称拜、拜桂、恩拜因、唔变。傈僳语称玛纽、阿普筚。哈尼语称拉结、报扎。纳西语称妞篾、贝批又。流行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傣族...[百科]
他出身曲艺世家,九岁拜王起胜为师,学唱西河大鼓兼练三弦。1959年末入本溪市曲艺团,1963年3月任本溪市曲艺团副团长。1966年3月在辽宁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了他的第一部长书《欧阳海之歌》。1982年《杨家将》在电台广播,并向台湾播出,荣获辽宁省人民政府优秀文艺创作奖。其后,“调寇”一回,参...[百科]
金刚铃,是藏、蒙古、纳西、汉等族摇击体鸣乐器。藏语称止布、兹巴。汉族称法铃、西藏铃。历史久远,原为佛教密宗法器,由印度传入我国。流行于全国各地佛教寺院,尤以西藏、内蒙古、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盛行。[百科]
傣剧,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傣剧发源于有一定人物情节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经讲唱,后吸收滇剧、皮影戏的艺术营养,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形式。傣剧在演出中着傣装,其表演动作中融入傣族民间舞蹈的步态,伴奏方面增加了葫芦丝、二胡及...[百科]
在西方它通常使用较厚的皮革,在皮革未干前就在模型上定型。尽管纳格拉(Naqara)在8世纪以前就被摩尔人介绍到了西班牙。纳格拉,清代史籍中称哪噶喇、奴古拉,维吾尔族、乌兹别克族棰击膜鸣乐器。因鼓身用铁铸成,故汉族称铁鼓,又有冬巴之称。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维吾尔...[百科]
角抵最初是一种作战技能,后来成为训练兵士的方法,又演变为民间竞技,带有娱乐性质。[百科]
豫剧《黄鹤楼》(别名:《三江口》(加演《芦花荡》)取材元杂剧,讲述的是东吴为讨荆州,邀请蜀汉方面领导过江赴宴牟图绑架,结果未遂的故事,代表人物是刘法印、李国范、张三旺[百科]
其间又学习了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剧种,辗转梨园多年。1996年,创办北京德云社。2005年起,郭德纲及其德云社异军突起,使公众重新关注相声这一艺术门类,实现了相声的二次复兴。2006年于解放军歌剧院举办德云社相声专场,同年于天津人民体育馆举行德云社省亲相声专场,创下连续...[百科]
卡龙琴是维吾尔乐器里弦最多的古老弹弦乐器,清代史籍中称七十二弦琵琶、“喀尔奈”,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近似古筝,但比古筝的音色更明亮,是演奏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中不可缺少的乐器。它盛行于新疆的麦盖提、喀什、和田、莎车一带和哈密等地。卡龙琴音色轻细悠扬,委婉动听,令人...[百科]
流行于贵州、湖北、湖南、河南、山东、四川、陕西、广西、浙江等省的广大地区。[百科]
流行于贵州、湖北、湖南、河南、山东、四川、陕西、广西、浙江等省的广大地区。[百科]
苏古笃,又称色古笃,汉语称为火布思、胡拨、琥珀,纳西族弹弦乐器。纳西语苏古笃是一定要学会的意思。流行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与普遍流行于新疆少数民族中的考布思以及西藏普遍流行的扎木聂是同族乐器;苏古笃与扎木聂形式更为一致,只是弦轴多少的差别罢了;...[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