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祐元年(1086年)除秘书省校书郎,授崇政殿说书。与其胞兄程颢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幼承家学熏陶,其政治思想颇受父亲的影响,推举其父反对王安石新法乃“独公一人”,又对其兄程颢于荆公(王安石)之说,“意多不合,事出必论列”,极加称许。与其兄程...
豁达大度,涉猎群书,颇有文才。太和初年,拜通直散骑侍郎,袭爵彭城公,担任东宫属官,外放长乐太守、冀州长史,迁河南尹。宣武帝即位后,历任黄门郎、司徒左长史,外放相州刺史,迁度支尚书、御史中尉。平定京兆王元愉叛乱,领相州大中正。得罪尚书令高肇、侍御史王显,坐罪...
朱震亨以为三家所论,于泻火、攻邪、补中益气诸法之外,尚嫌未备滋阴大法。力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创阴虚相火病机学说,申明人体阴气、元精之重要,被后世称为“滋阴派”的创始人。与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并列为“金元四大家”,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弟子众多,方书$#...
太武帝时征拜中书博士,累迁东雍州刺史,在任颇廉白。征为秘书监,委以国史之任,以不勤著述,竟无所成。性骄矜,好议论长短,贵己贱人。[人物]
尝上书论贾似道误国,又陈恢复之策,皆不为用。归而讲学九峰书院,人称九峰先生。诗文典雅。有《九峰集》、《理学简言》。[人物]
补尚书省令史,执政以为能。累除翰林修撰,论时政五弊,言路四难,词意切至。历国子祭酒,兼太常少卿,与陈大任刊修《辽史》。官至户部尚书。好学,读书至老不倦。有《注史记》。[人物]
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书法家、教师。早年系“未名社”成员,与鲁迅有过交往。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肄业。1925年夏,鲁迅发起成立未名社,台静农入社,是该社的骨干成员,参与编辑出版《莽原》半月刊、《未名》半月刊和《未名丛刊》《未名新集》等。他的创作以短篇小说为主,兼写诗歌...
张奚若虽然是有名的大学者,但一生著述并不多,著有《主权论》、《社约论考》等。发表过《社约论考》、《主权论》、《法国人权宣言的来源问题》、《卢梭与人权》、《自然法则之演进》、《全盘西化与中国本位》等论文,并有时评、政论若干。其去世后,...
著有《戊申中日贸易论》、《币制原论》、《金币制考》等论著,国际贸易和金融专家。曾任驻日使馆商务专员、神户以及大阪领事(1907—1911)等职。清代外交家
中国元代书法家。邓文原少年时便通晓《春秋》。曾为杭州路儒学正、江浙儒学提举、国子司业。至治三年(1323年),召为集贤直学士,兼国子祭酒。泰定二年(1325年),为翰林侍讲学士。天历元年(1328年),邓文原卒,年七十一。邓文原善书法,与赵孟頫齐名,为文精深典雅,诗歌简古清丽。其...
工诗,善书画。画学极杂:山水师从赵令穰;人物师从李公麟;花鸟师赵昌;青绿山水师赵伯驹。人品及画品皆称誉当时。继承苏轼等人的文人画理论,提倡士气说,倡导戾家画。他提倡绘画中的“士气”,在画上题写诗文或跋语,萌芽了诗、书、画紧密结合的文人画的鲜明特色。
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曾担任胡宗宪幕僚,助其擒徐海、诱汪直。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在忧惧发狂之下自杀九次却不死。后因杀继妻被下狱论死,被囚七年后,得张元忭等好友救免。此后南游金陵,北走上谷,纵观边塞阨塞,常慷慨悲歌。晚年非常贫苦,藏书...
南齐受禅,萧子良上书提议实行宽刑息役、轻赋省徭的国策。建元二年(480年),萧子良以母忧去官,仍为丹阳尹,开仓赈济贫穷,上书请求修复古塘,开垦荒田。永明元年(483年),其父萧赜即位,萧子良被封为竟陵王,历任护军将军、司徒、车骑将军。永明五年(487年),萧子良升任司徒,移...
进兵部尚书。因议论宋金关系不专主和,为秦桧所忌,出知信州,旋称疾提举宫观。有《论语说》、《周礼仪》、《饱山集》等。[人物]
家贫好学,燃松节及糠照明读书。事母孝。年二十余,从雷次宗学玄儒诸义。后于天台山开馆讲授,徒生常近百人。口不辩,善著论。刘裕辅政,征为扬州主簿,及即位建齐朝,乃至,自称山谷臣。进《政纲》一卷。武帝时,征为太学博士,不就。有《夷夏论》等。[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