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徐凝《忆扬州》诗有句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人很喜欢这两句诗,称扬州为“月亮城”,至今每年秋天举办“二分明月文化节”。然则在徐凝的心目中,扬州明月与此“萧娘”(美女)颇结不解之缘。《忆扬州》是一首怀人之作。诗的本事现在已经弄不清楚了,他...
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悼亡之作为数众多,颇具特色,引人注目。在历代悼亡诗词中,最为常见的是作者以追忆亡妻昔日的言谈举止或者再现亡妻过去的生活环境、所用物具等来抒写其物是人非之悲。潘岳的三首《悼亡诗》系诗人为悼念亡妻杨氏所作。这组诗是元...
不仅如此,据七世纪初的杜宝《水饰》记载,三月三日,还有大型的民间文艺演出。“水”在中古时期已经和“赋诗”活动密不可分。
——唐杜牧18、美人舞如莲花旋,世人有眼应未见。伟大的舞者并不因为技术而伟大,是因为激情而伟大!——马莎格雷厄姆20、论其诗不如听其声,听其声不如察其形。——汉傅毅21、观其舞,知其德。《札记》22、蹈音乐和爱情之子。
古人论诗,便有“诗眼”之说。范温的诗话干脆以“诗眼”为名,题作《潜溪诗眼》。古人所谓“诗眼”,有的是指诗中最精妙的字。古人作诗,每每讲究“炼字”,或炼动词,或炼形容词,等等,以求炼出“诗眼”。诗的巧妙...
概括而言,其抒情言志之作多表现为雄健的风格;其表现国难民瘼之作,处处透露出沉郁的气息。而两种风格又以鸦片战争为界,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为雄健,后期为沉郁。鲁一同的诗歌理论主要是“外阂中实”之说,“外阂中实”是鲁一同对诗歌从思想内容到艺术表现的总...
在审美活动中,由于理性活动、逻辑知见形成理障,抑制了感性洞见,而无法抵达妙悟。“直寻”依靠的是审美直觉,是形象的表情达意功能,其中虽不排斥理性的参与,但这种参与需要以直接可感的形象为主体,使之作用于欣赏者的感官进而感染、震撼其心灵。诗悟乃秉情而悟,禅悟则因...
(宋)李觏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有《李直讲先生文集》。诗的三四句从近处着墨,写诗人凝视碧山的所见所感。故乡为碧山阻隔,已令人惆怅不已,何况眼下碧山又被暮云遮掩。
历史上,每个民族都创造了一套反映民族生活、思想感情、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一定审美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也是每个民族历史发展中最具代表性、最具民族特色、最能反映民族性格和审美情趣的艺术。随着舞蹈规律的变化,身体会自然地舞蹈。这是这一群体审美意识本能的具体表现。有...
鲁侯戾止,言观其旂。不告于讻,在泮献功。鲁侯燕喜,令妻寿母。全诗共十二章,四百九十二字,为《诗经》中最长的一首诗。
张即之《杜诗卷》《书杜诗卷》,张即之大字楷书,墨迹,纸本,纵三四·六厘米,横一二八·七厘米,共一百二十八字。书杜甫七律《紫宸殿退朝口号》和《赠献纳使起居田舍人澄》二首。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以往人们认为孔子对《诗》只有使用层面上的阐发,今据上博简《孔子诗论》则可知孔子以“情志”论《诗》,对《诗》旨也有精确允当的阐释。这里孔子再次强调了礼对《诗》的约束作用。所以孔子论《诗》常与乐相并提。以孔子对《关雎》的评价为例。其乐安...
说“从文化的舞蹈到审美的舞蹈”,并非说原始舞蹈不具审美意识,只是从舞蹈本身与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关系来看,前者更紧密更不可分,而后者相对较独立较自由。因此大部分研究者面对这种神秘的审美意识时,总会发出“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慨...
有唐一代诗坛上,李商隐并不以乐府诗的创作而著称。据其《樊南甲集序》所言:“樊南生十六岁能著《才论》、《圣论》,以古文出诸公间。”后人在为其诗编年时,多将其拟乐府之作列于早年,不为无见。正因为这种有感而作的精神,义山的乐府拟作往往不蹈袭前人,有一定的变...
《诗经》有很重大的历史价值,即“诗言志”。拥有忧伤情怀的英雄——曹操截止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办法确认《诗经》里面每首诗的作者是谁,只能说是民间创造。中国古代第一个最著名的个体诗人是屈原。所以,我们多研究一点曹操,对我们解读中国古代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