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
现在看来,最受中国人喜爱而且乐于接受的当属唐朝初期的古体诗,其中以绝句或七律诗体为甚。不要求音律的诗通称古风;加上平仄音律即称律诗。但不知中国之大、方言之多,这种平仄音律极难普及与掌握,反而成为诗歌创作的一大羁绊。有人说中国的古典诗...
作为诗论范畴,意象二字最早见于中国著名文学批评家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窥意象而运斤”。当然,刘勰关于意象的阐述,与西方意象派的意象理论相比,缺乏系统性、完整性,但其产生毕竟要早于西方意象派的意象理论。此诗是为悼念被“四人帮”迫害致死的张志新烈士而作。全...
王安石的诗现存1531首,大体上可分为为官与隐居两个时期。王安石的诗以其杰出的艺术成就为人们所称道。⑤当然,王安石也有一部分诗喜造硬语,押险韵,对后世有过不良影响,但这毕竟是白璧微瑕。
鲍照是南北朝刘宋时期一个重要的诗人,元嘉三大家之一,尤以乐府为人所称道。但他的诗歌地位,一直饱经争议。南宋严羽一、后人对鲍诗风格的评说鲍照死后不久,虞炎奉命作稍后的沈约在(宋书关临川烈武王道规传附鲍照传》中说“鱼包照字明远,文辞瞻逸,尝为古乐府,...
[摘要]本文广泛查阅古今载记,在前人相关成果的基础上,对苏轼《涪州得山胡次子由韵》诗中所写做了进一步的名物考证,认为“山胡”即今黑喉噪鹛。然则世易时移,今之读解该诗者,往往疏于查证,无心求实,于“山胡”此一名物之所知,竟至不如古人,辄曰:“今为何鸟,未详”。故,其所...
古典诗词中“夕阳”意象的品析朱洁一、怀人思乡的怅惘“夕阳”意象最早可追溯至《诗经》中的《君子于役》:“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太阳下山,鸡、牛、羊纷纷归巢,最亲的人何时才能回来...
此外,还有我们常用的“小康”,也出自《诗经·大雅·民劳》中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只不过和现在的意思相比,“小康”没有太大的变化,都是指可以维持中等水平生活的家庭经济情况。这里取的是最后一句的开头和结尾。
我们认为“新时期”以来的20多年,是宋诗研究的重要发展时期。首先,应进一步开展宋诗发展史的基础研究。如果我们窥斑见豹即认斑为豹,不仅影响了对单个作家的正确认识,而且不可避免地会对诗史全局的把握带来严重偏差。上述是文学史的荦荦大端,是文学史最基本的角度和范畴。...
或许是诗人强调其遭遇与经历的不幸,表达幽怨之情。所以先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有自我辩白之意。但政治上的打击,并没使诗人忘怀国事。
诗文存之,酒就乘风而来,诗文去之,酒就飘渺而去。文之巧也,总有许多颠言狂语,使人处于朦胧之中。人们透过酒气朦胧的句子,找出无限生机,以悟人生真谛。文之拙也,虽字字珠机,句句得体,然读完就完,缺乏韵味。当然,事物相依,总有限度,酒量过大,使人酒醉厉害,满篇酒话疯话,...
诗化于情节,带来情节的诗化,作用于读者的则是诗性的美感。
其实,秦观诗歌风格多样,并不是弥望皆为“女郎诗”。街麦已登场,余蚕扰占箔。这一时期,秦观除两度漫游,三次应举之外,基本在家读书。(z)这时候的秦观还未卷人党争,较少遭到重大挫折,对前途抱有希望,充满信心。因为秦诗中确有不少“女郎诗”。
全诗紧扣“早行”二字,写景抒情,表达了羁旅中无限的愁思和人生的失意。诗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不朽名句。“鸡声”“茅店”“月”“板桥”“霜”与“金鹧鸪”“玉楼”“凤楼”“金堂”“水精帘”“颇黎枕”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与词风格的不同非常鲜明。这些因素...
在高度开放的唐代,性爱自然也不是诗人们要回避的主题。艳情诗还有一个变化的形式,就是将诗写成关于性器或性交的谜语。这种形式可能是从“性”的隐语发展而来。“性谜诗”通常都是极为明白易晓的,使人一看便知所咏叹的主题是“性”。
桃花,娇艳迷人,历来为诗人们所吟咏。古诗咏桃花,有不少是正面赞美桃花妍丽多姿、妩媚动人的。疑是蕊宫双姊妹,一时携手嫁东风。二色桃,桃的品种之一,其花红白两色,并蒂而开。此诗采用拟人手法,着眼于人们的视觉形象,惟妙惟肖地再现了二色桃的美艳之貌,流露出作者对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