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街”又名“观音市”,是白族盛大的节日和佳期。每年夏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在大理城西的点苍山脚下举行。新中国成立后,三月街已发展成为一年一度的物资交流和民族体育文艺大会。“火把节”是另一盛大节日,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日举行。它是白族人民在秋收前预祝五谷丰登、...
祖吾尔节在塔吉克语中是“引水”的意思,所以“祖吾尔”节也是“引水节”。塔什库尔干海拔高,气候寒冷,每到春季播种季节,人们都要上山破冰引水,使良田得到及时灌溉。之后,人们还要坐在一起进行祈祷,祈求丰富的水源,避免灾害,获得农业的丰收。...
据说最早年糕是为年夜祭神、岁朝供祖先所用,后来才成为春节食品。年糕不仅是一种节日美食,而且岁岁为人们带来新的希望。
七夕节的习俗——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 七夕节的习俗——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
侗族的人生礼仪严肃活泼,往往通过节庆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因此,侗乡的节庆活动丰富多采著称于全国。侗族节日饮食常和宴客活动联系在一起。吃新节“吃新节”原板在农历七月间。有些地方出嫁的女儿和外来的客人不能参加“吃新节”的饮食,要...
这是继陈庄西周遗址发现水井与酒器、酒具后,国井扳倒井所在地发现的与酿酒有关的又一重要水井遗址。此井的发现,弥补了西周至北宋赵匡胤册封国井近两千年井酒文化的一个空白,成为高青地酿酒文化的一个重要的节点。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和道家学派创始人,存...
隋唐之前,“清明节”仅仅是指区分季节交替和农事运作的二十四节令之一,寒食节的主要项目是家家禁烟吃冷食,而且时间是在寒冷的隆冬季节。因时间上和清明节接近,并受其影响,因此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寒食节中主要项目-禁烟冷食,逐渐被淡化,寒食节逐渐开始被清明节取代。...
在乐清,重五节前几天,对舅父母、岳父母、干父母同样要馈赠礼物,俗称“送重五节”或“望重五节”。礼物以粽为主,辅以鱼肉等凑成四样,俗称“轻盂”。新婚女婿望第一个重五节要有六样,俗称“重盂”。不论轻盂或重盂都要有相当样数的回馈礼...
农历七月十四是壮族的祭祀性节日。相传七月十四是壮族的始祖布洛陀逝世的日子,故人们世世代代在这一天祭奠远祖。为免遭其害,人们在这天祭祖的同时,兼祀孤魂野鬼。另外,这一天凡已出嫁之妇必回娘家省亲,但过节后须回去,当夜不能在娘家住宿。现在状况现在,在浙江一带还有这样的风...
这是八卦掌的主要运动特点。第六反;一般人用手握拳而后击人而统习八卦掌的人,主要用两掌击人,较之用拳,又快、又长、又有力。
因为当天人们要焚烧剪成衣帽鞋被及房屋等形状的彩纸以给亡人送去御寒之物,故又称寒衣节。寒衣节虽以祭祀为主要习俗特色,但其中也蕴涵有中医药文化的内容。江苏一些地区寒衣节有煮红豆糯米饭以夜奠并食用的习俗。据江苏大丰一带的民间传说,此举是为了纪念一...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元宵在早期...
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贵州台江一带。由吃新节演变而来,时间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信”(戊)日。每年农历六月第一个“卯”日起吃新节,以后每逢“卯”日再过,直到新谷成熟。因出嫁的姑娘要到农历七月“信”(戊)日才回到娘家过节,故称“吃信节”。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