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指南
指的是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北方六镇戍卒和各族人民发起的动乱。起因是因北魏首都南迁洛阳後,六镇鲜卑和鲜卑化贵族与将士的待遇及升迁不如洛阳鲜卑贵族,最後发起的反汉化的大起事。北魏孝明帝末年,政治腐化,权贵奢侈,守宰暴敛,赋役、兵役繁重,百...
清河崔氏在春秋时乃齐国公卿之一,至西汉时居住在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县、故城县、枣强县、南宫县、威县部分,以及山东武城县、高唐县、临清县、夏津县),东武城(今河北故城县),东汉以后成为山东望族,其中崔琰曾投曹操门下。南北朝时讲究士族门第,在北方后魏把崔氏被列为一等...
“南瓜节,是毛南族的节日,时在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这天。重阳节,毛南族叫“九月重阳”,这个节日,家中有老人的给老人添粮补寿,因节日设在农历九月九日这一天,用南瓜拌小米煮着吃,谓之“南瓜节”。[百科]
刘禅并非是人们印象中的那个扶不起来的阿斗,不但不是这样,如果遇到好的执政环境,他很有可能成为一代英主.刘备临死前,曾给刘禅留下一道遗诏,在这道遗诏中,刘备对刘禅说,丞相曾说你智量甚大,如果真是这样,我就没有什么忧愁的了。知子莫如父,或者说,诸葛亮也不是那种拍马屁的人。他们说...
南青指的南方浙江的越窑青瓷。以慈溪县上林湖、上虞县窑寺前的产品最具代表性,从商周战国秦汉六朝几代,这里一直以烧制青瓷为主,具深厚的制瓷基础和技术力量,至唐代技艺更加娴熟,被称为“诸窑之冠”。北白指的是北方河北的邢窑白瓷,以内丘城为中心发展起来。其历...
永嘉南渡是西晋永嘉年间(公元307—311),北方人大批迁移江南地区。八王之乱后,北方少数民族混战中原,大体上自永嘉元年司马睿移镇建业开始,北方士民为躲避战乱,纷纷渡江南下。有的大姓带领宗人部曲数百,数千家南下。永嘉五年,刘曜,石勒破洛阳,“中州士女避乱江...
南京教案又称南京教难是基督教在中国所遇到的第一次教案,发生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事件的发起人是礼部侍郎署南京礼部尚书沈榷。沈榷在1615年到南京任职。当时,天主教在南京建立了教堂,教务有很大的发展。1616年,沈榷向万历帝写了...
“东海三何”指的是南朝梁朝的三位诗人何逊、何思澄、何子朗的并称。在《南史·文学·何思澄传》中说:“初,思澄与宗人逊及子朗俱擅文名,时人语曰:‘东海三何,子朗最多。’”这里是说何子朗才思敏捷,擅长清言,其文甚工。因此人们赞颂他:“人中爽爽何子朗。”他又历任官...
侯景之乱,又称太清之难,是指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侯景发动的武装叛乱事件。侯景本为东魏叛将,被梁武帝萧衍所收留,因对梁朝与东魏通好心怀不满,遂于548年以清君侧为名义在寿阳(今安徽寿县)起兵叛乱,549年攻占梁朝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将梁武帝活活饿死,掌...
南越国,亦称南粤国(粤拼:Naam4-jyut6-gwok3),是位于中国汉地九州南部地区的一个政权。秦末(公元前207年),南海郡尉赵佗乘秦亡之际,封关、绝道;三年后,兼并岭南的桂林郡、象郡;于公元前204年正式建立南越国,自号"南越武王",国...
北齐坚壁是指南北朝时期的斛律光和高长恭。斛律光,北齐名将。祖父斛律大那瓌,为北魏光禄大夫,第一领民酋长,父亲斛律金,曾为北魏武卫大将军、左丞相。初任都督,善于骑射,号称“落雕都督”。高长恭,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生母不详,南北朝时期北齐宗室、将...
沙苑之役指的是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东魏天平四年(公元537年)十月,东魏丞相高欢亲率二十万军队至蒲津攻打西魏,西魏帝派遣宇文泰前来迎击,当时宇文泰的军队不满万人,但他力排众议,率军轻骑急进,在沙苑一举击溃东魏军队,高欢狼狈而逃。沙苑之役指的是在南北朝时期...
南青北白瓷质极佳,晚唐时代,击瓯作乐风靡,用一些越瓯、邢瓯注以多寡不同的水,击以成乐,声音极其美妙。
“是时虏言当入东方”[1],汉武帝刘彻命韩安国部向东移驻右北平,以阻挡匈奴向东方深入,同时决定采取胡骑东进、汉骑西击的作战方针,令车骑将军卫青、将军李息急速出兵云中,突袭匈奴防守薄弱的河南地。卫青、李息率部出塞后,从云中向西大迂回包抄,突然掩袭匈奴白羊王、楼烦王并一举击溃之。...
“南宋三洪”指的是洪适、洪遵、洪迈三兄弟,因他们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及其他方面的学术成就,所以后人对他们合称“三洪”。“三洪”兄弟皆仕登显要,位极人臣,洪适的金石考古,洪遵的钱币研究,洪迈的文学著述,皆有很深的造诣,影响深远。其父忠宣公洪皓,使金十五年,在金人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