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部也由此首次迎来两位尚书,称“刑部满尚书”和“刑部汉尚书”。名义上,二者在行使职权时不分级别高低,完全平等,然而由于满人在整个社会处于统治地位,所以部内权力基本上掌握在满尚书手中。
户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六部中户部的最高级长官,相当于今日的财政部长。此职可追溯至汉朝,时有置尚书郎四人,其中一人主财帛委输,即国家财政工作。曹魏时置度支尚书寺,专掌军费统筹。经隋朝稍加改变称民部尚书,至唐朝遂改称户部尚书,至后代仍...
空竹,古称胡敲、空钟、空筝,俗称嗡子、响铃、转铃、老牛、闷葫芦、风葫芦、响葫芦、天雷公公等,属于汉族民间传统玩具。典型的空竹有单轮和双轮之分,双轮的空竹形如腰鼓,以竹或木制成,两头为两只扁平状的圆轮,轮内空心,轮上挖有四五个小孔,孔内放置竹...[百科]
《商君书》也称《商子》,现存26篇,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商君书》着重论述商鞅一派在当时秦国施行的变法理论和具体措施。《商君书》论述了“强国弱民”。例如:《商君书》中有“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
竹鼓,又称竹筒鼓、升筒鼓。佤、布朗、傣、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在祖国西南边陲的阿佤山区,几乎家家都有竹鼓,供儿童敲击娱乐。广泛流行于云南省沧源、耿马、西盟、孟连、澜沧、德宏等地。[百科]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雇佣关系的出现。明朝中后期,农业、手工业的新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创造了条件。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刺激了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使生产规模更大,分工更细,全国出现30多座较大的工商业城市,产品有了更多的销售市场。
丹书铁劵(dānshūtiěquàn)俗称“丹书铁契”,又名“金书铁券”、“金券”、“银券”、“世券”等,省称“铁券”。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为了取信和防止假冒,将铁卷...
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六部中吏部的最高级长官,相当于今日的铨叙、人事部长,雅称大冢宰。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是吏部的最高长官,为中央六部尚书之首。唐宋是正三品,明代是正二品,清代为从一品。通常称为天官、冢宰、太宰。吏部尚书...
枕杠两根,多用楠竹制作,杠长约300厘米、杠径9厘米~10厘米。击杠八根,也用硬竹制作,杠长约340厘米、杠径4厘米~5厘米。[百科]
飞鸽传书,读音:feigechuanshu,汉语成语,释义:与“鸿雁传书”是一个意思,是古人之间联系的一种方法,将信件系在鸽子的脚上,然后传递给要传递的人。
中书省,古代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之名。封建政权执政中枢部门,汉朝始设中书令,魏国建秘书监,有监、令,魏曹丕改称中书监、令。晋朝以后称中书省,为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机要、发布皇帝诏书、中央政令的最高机构。沿至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三省六...
上古三大奇书是指《山海经》与《周易》、《黄帝内经》。《山海经》为述图之书,《周易》又称《易经》是秦汉后直至今无人可以真正通晓的上古典籍,《黄帝内经》又是早期中国医学的理论。
岳麓书院历经千年而弦歌不绝,学脉延绵。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岳麓山长周式,御笔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嗣后,历经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
竹绑,是京族互击体鸣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万尾、山心、巫头等地。[百科]
尚书省是我国古代的官僚机构之一,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隋唐对三省加以厘定,形成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三省制,尚书省也最终发展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