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祭酒萧昕上言,认为学校不可废除,代宗于是下令复补国子学生。鱼朝恩受命在释奠之日讲授经文。八月,国子监整修完毕,在监内再次举行了释奠之礼。安史之乱,叛军攻陷长安,被俘,被迫接受伪职,后脱身归朝,贬死岭南。代宗因此深信佛教,常于禁中饭僧百余人。元载等每见...
洪武二年十月,朱元璋下诏命令地方郡县设立学校,并明确规定了府、州、县学的规模和学生学习的内容。地方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年资久的,可定期保送到京城国子监深造,也可参加科举获取功名。1375年,又设社学以教授民间子弟。京城的...
大学士,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又称内阁大学士(明及以后)、殿阁大学士等,也有协办大学士。明清时流行的中堂一称,一般是指大学士或首辅大学士。此外,越南的后黎朝和阮朝也曾模仿中国,设立大学士之职。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文学史一般所说的建安文学,是建安前几年至魏明帝最后一年(239年)这段时间的文学,实即曹氏势力统治下的文学,而创作主要是在建安年间。
孙思邈在几十年的医学临床实践中,发现古代医书浩博杂乱,不易查检,因而他博采众长。精心删减,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于652年撰成医书《备急千金要方》,总结了唐代以前的医学成就。30年后,他又在总结半生医学经验的基础上,...
洪武初年时,科举取士是有定额的。明仁宗时,朝廷决定重新规定取士名额,阁臣杨士奇奏请分南北取士。此规定尚未实行,仁宗即驾崩。宣宗登基后,诏颁天下,要求各省仍按此规定执行。任命刑部主事刘翀为翰林修撰,负责教习,选宫内年纪十岁上下的宦官就读其中,后来就读人数增至四五百人...
崇仁学派是明朝吴与弼所创立的学派。吴与弼,抚州崇仁(今江西省崇仁县)人,故称其所创学派为崇仁学派。该学派认为理是宇宙的本体,理产生气,气产生万物;坚持万事“万殊而一体”。该学派门人众多,主要有娄谅、胡居仁、陈献章等。崇仁学$...
同时下诏规定,每次武举考试前由兵部统计参加考试人数和了解举子其他方面的情况。初试合格者再由皇帝委派出的官员和兵部长官在秘阁组织第二次考试,同时派一些文臣和高级将领主持武艺考试,合格者授予武将官职。他少时多病,未婚娶。40岁前长期在江淮一带漫游,此后隐居于杭州西湖孤山...
宣德七年,吏部尚书郭琏等复奏陕西按察司佥事林时建所言:各地卫所当建立学校,使军官子孙能接受教育。吏部与有关廷臣会议一致认为,与府县治相邻的卫所,军官子孙可令其入府州县学读书,离府州治县学校较远的卫所,则应择地建学校,解决军官子孙的读书问题;学$#...
淳化三年,北宋政府设置翰林医官院,成为掌管医药卫生政令,负责为皇帝及其眷属治病的医药机构。北宋政府之所以要这样做,有着它特殊的原因,因为翰林医官除了对皇室负责医疗保健外,还常常要奉旨为大臣看病,或被派往军队、学校、少...
黄老之学是黄帝学派和老子学派的合称,除老庄之学之外道家的最大分支,学派思想尚阳重刚,战国中期到秦汉之际,黄老道家思想极为流行,其既有丰富的理论性,又有强烈的现实感。该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作为一种哲学思想,黄老之术形成于东周...
特奏名、殿试的实行,标志着科举制度在宋初已基本完善。李成山水画独成一派山水景物先是在人物画中用作配景的,大约在唐代逐渐形成独立的画种。北宋时,山水画在题材、风格、技法上均有重大发展,李成、董源、范宽三人被称为宋初三大家。其中,李成被北宋人公认为宋朝最重要的山水画家...
杨朱学派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之一。创始人为杨子。告子、子华子、詹子(詹何)、它嚣、魏牟等皆为杨朱学派。庄周受其学说影响,并不是旧时浅薄简单的“自私自利”。他们对老子的思想加以发展,旨在通过对个体的自我完善进而达到社会的整体和谐。他们“贵生”、“全生”的...
考古学家是专门从事挖掘古迹、古生物化石等一些与地层有关或是与古代历史文化有关的成功人士,是运用考古学知识进行研究的专家。考古学家与只研究历史记载、历史文物的历史学家不同,他们通过研究远古生物的遗留物、现存可能的史前地貌、自然演变结果等对没有历史记载...
他认为国家设立学校的最终目的在于造就贤才,改善吏冶。朱熹的一些著述,也成为封建学校的法定教科书,对封建社会的道德教育和知识分子的治学态度、人格修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