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书
管叔、蔡叔怀疑周公将篡取王位,传播流言,武庚也谋划复国,与管、蔡结合叛周,纠集徐、奄、薄姑和熊、盈等方国部落作乱。周公奉成王命东征,经过三年战争,终于平定叛乱。武庚和管叔被诛,蔡叔被流放。同时,封降周的商贵族微子于商朝故都宋地,以代殷商之后,封武王...
宣王中兴是指周宣王即位后,消除厉王暴虐政治的影响,缓和国内外不安定书面,任用召穆公、周定公、尹吉甫等大臣,整顿朝政,使王道已衰落的周朝王室得到一时的复兴,大大提高了王室的威信,遂使周势复振,诸侯又重新来朝。史称“宣王中兴”,不过,宣王中兴,...
岳麓书院历经千年而弦歌不绝,学脉延绵。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岳麓山长周式,御笔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嗣后,历经南宋、元、明、清各代,...
飞鸽传书,读音:feigechuanshu,汉语成语,释义:与“鸿雁传书”是一个意思,是古人之间联系的一种方法,将信件系在鸽子的脚上,然后传递给要传递的人。
申国,指西周初年受封的姜姓诸侯国,为申伯国。周宣王时增封,仍留于宗周以西的申国势力成为申侯之国,一说其地在今陕西省眉县东北;因位于宗周以西,故别称为“西申”。后申侯之女成为周平王之母。
中书省,古代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之名。封建政权执政中枢部门,汉朝始设中书令,魏国建秘书监,有监、令,魏曹丕改称中书监、令。晋朝以后称中书省,为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机要、发布皇帝诏书、中央政令的最高机构。沿至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三省六...
造父受宠于周穆王,因而精心挑选8匹毛色相配、力量整齐的骏马,加以调驯,名为“骅骝”、“绿耳”等,献给周穆王。穆王乘坐8骏所驾之车,造父为驭,西行至西王母之邦,乐而忘返。周穆王环游西北地区的真正意图,后人有种种说法。殊不知,正是这种无谓的炫耀,才使周朝...
鲁国,周朝的诸侯国,国君为姬姓,侯爵,首封国君为周武王弟弟周公旦之子伯禽。西周初年周公辅佐天子周成王东征灭掉了伙同武庚叛乱的奄国,受封于奄国故土,由于周公要留在镐京辅佐周成王,于是让自己的长子伯禽代为赴任,建立鲁国,...
1073年,周敦颐去世。周敦颐吸收佛、道的学说,建造了一个纳自然、社会、人生为统一体系的宇宙生成模式,为进一步融合儒佛道思想开了道路。宋颁行《武经七书》中国传统兵学到宋代最后趋向定型,其标志是《武经七书》的颁行。《武经七书》在中国军事学术史上占...
莒国,周朝诸侯国,国君为己姓,建国于公元前1046年,建国君主是己兹舆期,是山东东夷中最强的国家,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叙述:"莒虽小国,东夷之雄者也。其为患不减于荆、吴"。齐桓公为公子时,曾到莒国避难,留下"勿忘在莒"的典故。公元前431年莒国为楚国所灭,但是莒国...
曹国,周朝诸侯国,国君为姬姓、伯爵。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铎受封于曹。建都陶丘(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辖地为菏泽市定陶区、牡丹区、曹县等。《史记·管蔡世家》:曹叔振铎者,周武王弟也。武王已克殷纣,封叔振铎於曹,是为曹国受封之始。西周时,曹是一方大国,与鲁国...
尚书省是我国古代的官僚机构之一,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隋唐对三省加以厘定,形成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三省制,尚书省也最终发展成形。
刘襄当即举兵,并向诸侯王发书,揭露吕氏的罪恶阴谋,号召刘姓诸侯王共诛不当为王的吕氏。吕禄觉得郦寄说得对,派人告知吕产及诸吕老人。吕禄随即交出了印信,把兵权给了太尉周勃。全军都是左袒,周勃随即掌管北军,但还未控制南军。周勃命令刘章监守军门,命令曹窋告...
卫国,周朝的诸侯国,首都朝歌,第一代国君为周文王嫡九子康叔封。卫国立国前后共计907年,传41君,是生存时间最长的周代诸侯国,也是众多姬姓诸侯国中最后灭亡的国家。卫国疆域大致位于黄河以北的河南鹤壁、安阳、濮阳,河北邯郸和邢台一部分,山东聊城西部、菏泽北部一带,先...
秦始皇统一中原以后,为了维护他的统治,统一思想,接受了丞相李斯的建议,下令焚书。秦始皇焚书使得中国的文化事业遭受了一次浩劫。秦始皇下令焚书,使得许多读书人非常反感,在暗地里议论,说秦始皇这样做太过分了。于是秦始皇下令叫御史大夫去查办那些在背后诽谤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