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外传
从这时期,王朝内部出现了宦官、外戚交替掌权的局面,造成东汉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从汉和帝到汉献帝,宦官、外戚之争达6次之多。以窦太后的哥哥窦宪为首的窦氏家族自此掌握了政权。首事的5名宦官同日封侯,人称“五侯”,他们对权力、财产亦是极为贪婪。同时,官僚...
西周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奠基时期,其政治、经济、文化对以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乃至当今社会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这一时期宗周文化和势力达到极盛,周王室统治区域和文化影响范围空前扩大。分封制的进行,促使方国众多。宗周文化及政治势力的强大使无论...
管叔、蔡叔怀疑周公将篡取王位,传播流言,武庚也谋划复国,与管、蔡结合叛周,纠集徐、奄、薄姑和熊、盈等方国部落作乱。周公奉成王命东征,经过三年战争,终于平定叛乱。武庚和管叔被诛,蔡叔被流放。同时,封降周的商贵族微子于商朝故都宋地,以代殷商之后...
《春秋左氏传》(Zuo’sCommentary),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代以后才多称《左传》。《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曹国,周朝诸侯国,国君为姬姓、伯爵。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铎受封于曹。建都陶丘(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辖地为菏泽市定陶区、牡丹区、曹县等。《史记·管蔡世家》:曹叔振铎者,周武王弟也。武王已克殷纣,封叔振铎於曹,是为曹国受封之始。西周时,曹是一方大国,与鲁国...
卫国,周朝的诸侯国,首都朝歌,第一代国君为周文王嫡九子康叔封。卫国立国前后共计907年,传41君,是生存时间最长的周代诸侯国,也是众多姬姓诸侯国中最后灭亡的国家。卫国疆域大致位于黄河以北的河南鹤壁、安阳、濮阳,河北邯郸和邢台一部分,山东聊城西部、菏泽北部...
郑桓公曾经是周朝朝廷的司徒,郑武公也在周平王时出任卿士。郑庄公继承父亲为郑国国君时,也承袭了父亲在朝廷的卿士职位。
昭穆嬉游的昭穆指的是周朝时期的两位君主,周昭王和周穆王二人。这二人喜欢游山玩水,到全国各地去游玩,传说周穆王曾经还到了昆仑山西王母国,受到西王母的隆重接待。由于这两人在位期间不理朝政,导致周朝国力衰落。
最著名的人物是西周亡国之君周幽王第二任妻子褒姒。最著名的传说是褒之二君化为龙,出现在夏帝孔甲的宫庭之内。
周公东征,是约公元前1042年至公元前1040年周公姬旦(周公旦)为巩固周朝统治,平定“三监”及武庚叛乱,征服东方诸方国的战争。周武王死后,成王继位,时年13岁,周公就辅助成王理政。但是周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不服,就散布谣言,说...
穆王西征指的是公元前965年至前964年(按夏商周断代工程把周穆王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976年—前922年)周天子周穆王征讨西北方的犬戎部落的战争。穆王战胜犬戎后,在公元前961年,穆王继续向西行,一直打到昆仑,还相传与西王母在瑶池相会。艰苦的千里往返并没有...
平王东迁是东周初期周王室把都城由镐京迁到洛邑的历史事件。周幽王时,废掉申后及太子宜臼,立其宠爱的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公元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勾结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点起烽火求援,众诸侯因以前被烽火所戏而不加理会。周幽王最后被杀于骊山,西#...
国君欲传位于幼子叔齐,叔齐认为应该由长兄伯夷即位方合于礼,便将君位相让。伯夷认为叔齐即位是父亲之命,为人子者应该顺从父命,执意不肯即位,不久出逃回避。武王灭商后,天下都拥戴周的统治。
宣王中兴是指周宣王即位后,消除厉王暴虐政治的影响,缓和国内外不安定书面,任用召穆公、周定公、尹吉甫等大臣,整顿朝政,使王道已衰落的周朝王室得到一时的复兴,大大提高了王室的威信,遂使周势复振,诸侯又重新来朝。史称“宣王中兴”,不过,宣王中兴,...
1073年,周敦颐去世。周敦颐吸收佛、道的学说,建造了一个纳自然、社会、人生为统一体系的宇宙生成模式,为进一步融合儒佛道思想开了道路。宋颁行《武经七书》中国传统兵学到宋代最后趋向定型,其标志是《武经七书》的颁行。《武经七书》在中国军事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