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评
三国杂事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宋唐庚撰。庚字子西,眉州丹棱人。绍圣中登进士第,调利州治狱掾,迁阆中令,人为宗学博士。张商英荐,除提举京畿常平。後坐为商英赋内前行,谪居惠州。大观五年赦归,道卒。事迹具《宋史·文苑传》。是书杂论三国之事,凡#$...[书籍]
琉球国志略凡例琉球国志略首卷琉球国志略卷一琉球国志略卷二琉球国志略卷三琉球国志略卷四上琉球国志略卷四下琉球国志略卷五琉球国志略卷...[书籍]
一、一对“忘年交”小说家的社会地位,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里,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尽管他们的作品流传普及,他们塑造的人物形象和他们编织的故事情节脍炙人口,但他们的姓名和生活情况,却鲜为人知。因此,有关他们的资料很少保存下来,以致我们今天对他们的生平事迹还是知之不多,有些方面甚...[书籍]
米元章评蔡襄书“如少年女子,访雨寻云,体态妖娆,行步缓慢,多饰铅华。”王延之曰:“勿欺数行尺牍,即表三种人身。”言书法之难也。苏子美似古人笔劲,蔡君谟似古人笔圆。劲易而圆难也。古人例多能书,如管宁,人但知其清节,而不知其银钩之敏;刘曜,人但知其狞凶,而不知其章时之...[书籍]
《三国遗事》是朝鲜古籍中的一部重要史书,作者为高丽王朝的佛教僧侣一然。一然,1206年(高丽熙宗二年)六月十一日,生于庆州獐山县(今庆尚北道庆山郡)。本姓金,名见明,后更名一然,字晦然,法名普觉。一然9岁出家当了和尚,20岁时就以学业优秀而闻名遐迩。后在多座寺庙攻读禅经,...[书籍]
三国史记三国史记卷第一。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奉宣撰。新罗本纪第一。始祖居西干次次雄尼师今尼师今尼师今尼师今尼师今。一卷新罗本纪一赫居...[书籍]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为清代严可均所辑,共分十五集:《全上古三代文》《全秦文》《全汉文》《全后汉文》《全三国文》《全晋文》《全宋文》《全齐文》《全梁文》《全陈文》《全后魏文》《全北齐文》《全后周文》《全隋文》《先唐文》,共收录...[书籍]
《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时期的史实和民间传说创作而成的优秀历史小说。它的内容丰富多彩,为读者留下了深厚多而的认识价值。故事远起汉灵帝年间刘、关、张桃园结民间传说义,描述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近百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众多的叱咤风云的英...[书籍]
黄虞已前,尚无若左闻人之内外传、战国士之纵横语、马班之两汉纪,瑰玮瑰丽,耀人心目,博士家业已沉酣浸灌其间。顾其古调奇韵,员机奥理,可以赏知音,不可以入俚耳。于是好事者往往敷衍其义,显浅其词,形容妆点,俾闾巷颛蒙皆得窥古人一斑,且与途歌俗谚并著口实,亦牖民一机也。矧人才之盛...[书籍]
《淳熙三山志》,南宋福州地方志。原系陈傅良等撰写,由梁克家署名,淳熙九年(1182)成书。三山是福州的别称,因而该书名《淳熙三山志》。五代时,福州曾一度升为长乐郡,故又名《长乐志》。编者采择北宋庆历三年(1043)林世程纂修...[书籍]
同异姓氏沾天禄,分茅裂土禁员幅,筹之七十有二君,倏尔并吞只六国。周室倾颓无震主,强梁自古多跋扈,心希定霸必尊王,志在攻城与掠土。机诈固难援世事,天伦岂易委泉台。漫观刖足风波险,生死交情安在哉?人心善恶谁能测,天道昭昭肯差迭?野笔由来记得真,代异时移终不灭。这一篇古...[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通鉴辑览序编年之书莫备于皇祖御批之资治通鉴纲目葢是书集三编为一部自三皇以至元末明初振纲挈目谨予严夺足以昭万世法戒为人君者不可不日手其帙而心其义也然皇祖虽尝抉精防征辞防著论百余首亦惟析疑正陋垂教后世耳于其书则一仍厥旧无所笔削也故全书篇幅虽多而议论乃什...[书籍]
《三国志平话》,三卷不题撰人三国志平话卷上江东吴土蜀地川,曹操英勇占中原。不是三人分天下,来报高祖斩首冤。昔日南阳邓州白水村刘秀,字文叔,帝号为汉光武皇帝。光者,为日月之光,照天下之明;武者,是得天下也。此者号为光武...[书籍]
《宋朝名画评》宋刘道醇卷二山水林木门第二李成,营丘人。世业儒,为郡名族。成幼属文,能画山水林木,当时称为第一。开宝中,孙四皓者延四方之士,知成妙手不可遽得,以书招之。成曰:吾儒者,粗识去就,性爱山水,弄笔自适耳,岂能奔走豪士之门,与工技同处哉。遂不应。孙甚衔之,遣人往营丘...[书籍]
评注灯虎辩类(近人)谢会心编次评注灯虎辩类岭东凤城谢会心编次自序晋杜预曾谓,王济有马癖,和峤有钱癖;其对武帝也,自谓有《左传》癖。余观古今士癖多矣,有癖于诗,有癖于酒,有癖于书画琴碁,有癖于山水金石。推之七情六欲,三教九流,又各随性近而成癖。好拙讷如,余自...[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