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
《新五代史》,宋欧阳修撰,原名《五代史记》,后世为区别于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称为新五代史。全书共七十四卷,本纪十二卷、列传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年谱十一卷、四夷附录三卷。记载了自后梁开平元年(907年)至后周显德七年...[书籍]
《唐国史补》,亦称《国史补》,为中唐人李肇所撰,是一部记载唐代开元至长庆之间一百年事,涉及当时的社会风气、朝野轶事及典章制度各个方面等的重要轶事小说,对于全面了解唐代社会具有极其重要且十分特殊的功用和价值,仅《太平广记》征引...[书籍]
章学诚(1738-1801年),字实斋,号少岩,浙江会稽(今绍兴市)人,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一位杰出的史学评论家。他的代表作《文史通义》和刘知几的《史通》一直被视作我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双璧。...[书籍]
五代史阙文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宋王禹偁撰。禹偁字元之,钜野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官至知黄州,事迹具《宋史》本传。是书前有《自序》,不著年月。考书中“周世宗遣使谕王峻”一条,自注云:使即故商州团练使罗守素也,尝与臣言以下事迹。是在由左司谏...[书籍]
史论:子丑乾坤判,惟寅人所生。圣君开至治,贤相在新民。三王惟尚德,五帝尽施仁。唐虞民物阜,汤武放诛民。春秋因鲁史,孔子道难行。德衰征伐尚,风漓治乱循。图王人罕见,尚霸众争横。秦强吞六国,汉杰羡三人。东西二百四,吴魏蜀三分。五季相循并,君臣迭乱争。一朝征战起...[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通鉴辑览序编年之书莫备于皇祖御批之资治通鉴纲目葢是书集三编为一部自三皇以至元末明初振纲挈目谨予严夺足以昭万世法戒为人君者不可不日手其帙而心其义也然皇祖虽尝抉精防征辞防著论百余首亦惟析疑正陋垂教后世耳于其书则一仍厥旧无所笔削也故全书篇幅虽多而议论乃什倍于事实...[书籍]
《禅真逸史》,全称《新镌批评出像通俗奇侠禅真逸史》,八卷四十回。明末方汝浩编著。据该书刊行人夏履先书前所撰《凡例》,知道早在元代就存有一个“意晦词古,不入里耳”的内府旧本,今本乃是在原作基础上,“刊落陈诠,独标新异”,并使之“描写精...[书籍]
案薛史本紀,永樂大典所載俱全,獨梁太祖紀原帙已佚,其散見于各韻者,僅得六十八條,參以通鑑考異、通鑑注所徵引者,又得二十一條,本末不具,未能綴輯成篇。考冊府元龜閏位部所錄朱梁事蹟,皆本之薛史原文,首尾頗詳,按條採掇,尚可彙萃。謹依前人取魏澹書、高氏小史補北魏...[书籍]
老氏云:谈言微中,可以解纷。然则谈何容易!不有学也,不足谈,不有识也,不能谈,不有胆也,不敢谈,不有牢骚郁积于中而无路发摅也,亦不欲谈。夫罗古今于掌上,寄《春秋》于舌端,美可以代舆人之诵,而刺亦不违乡校之公,此诚士君子不得志于时者之快事也!...[书籍]
四库全书五代史纂误(宋)吴缜撰钦定四库全书史部一五代史纂误正史类提要(臣)等谨案五代史纂误宋吴缜撰缜尝作新唐书纠缪以正宋祁欧阳修等蹖驳抵牾之失已着于録此则専取修所撰五代史摘其舛颣辑为一书晁公武读书志陈...[书籍]
元之先世,本号蒙古,其国在女真之北,以奇渥温三字为姓。有始祖母曰阿兰氏,寡居在极北沙漠。屡有光明耀腹,后一乳而生三子。季子曰孛端义儿,魁梧奇伟,沉毅寡言。其后子孙蕃盛,不相统属。传至九世孙,曰也速该,兴师攻塔塔儿部,大获全胜,擒其部长铁木真以归。也速该适生一子,遂...[书籍]
三国史记三国史记卷第一。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奉宣撰。新罗本纪第一。始祖居西干次次雄尼师今尼师今尼师今尼师今尼师今。一...[书籍]
五代秘史[书籍]
自序读史至五季之世,辄为之太息曰:“甚矣哉中国之乱,未有逾于五季者也!”天地闭,贤人隐,王者不作而乱贼盈天下,其狡且黠者,挟诈力以欺凌人世,一或得志,即肆意妄行,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铤而走险,虽夷虏犹尊亲也;急则生变,虽骨肉犹仇敌也。元首如奕棋...[书籍]
元史二百一十卷,是一部比较系统地记载我国历史上元代兴亡过程的封建史书。洪武元年[一三六八年),即元朝滅亡的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就下令编修元史。第二年,以李善长为监修,宋濂、王祎为总裁,赵壎等十六人为纂修,开局编写。仅用一百八十八天的时...[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