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缵论》以诠解《伤寒论》原文为主,共分两卷。卷上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篇。卷下为脏结结胸痞篇、合病并病篇、温热病篇、杂篇、脉法篇、伤寒例等篇,并载《伤寒论》方一百一十三首...[书籍]
伤寒总病论宋·庞安石公元1100年《伤寒总病论》,伤寒著作。六卷。宋·庞安时约撰于1100年。卷一叙述六经分证;卷二谈汗、吐、下、温、灸等治法;卷三论析与伤寒有关的一些杂症;卷四-五列述暑病、寒$##...[书籍]
《伤寒论条辨》为方氏研究《伤寒论》呕心之作。方氏指出仲景之书兼论伤寒杂病,六经应统伤寒杂病,而伤寒不能统六经,删去王叔和所撰之伤寒序例,将“辨脉法”、“平脉法”...[书籍]
伤寒发微论宋·许叔微述公元960-1279年《伤寒发微论》,伤寒著作。又名《张仲景注解伤寒发微论》。二卷。宋·许叔微撰。许氏深研仲景学说,历述伤寒七十二证证治,阐解某些伤$#...[书籍]
伤寒论辑义日本人·丹波元珍著《伤寒论辑义》,伤寒著作。《聿修堂医学丛书》之一。七卷。日本·丹波元简撰于1801年。作者采辑从成元己以下数十家的注释加以折衷归纳,并结合个人心得,逐条阐析《伤寒论...[书籍]
卷一叙述六经分证;卷二谈汗、吐、下、温、灸等治法;卷三论析与伤寒有关的一些杂症;卷四-五列述暑病、寒疫、温病等;卷六载伤寒杂方、妊娠杂方等。其处方用药在《伤寒论》的基础上参考诸家学说并结合人实践,有所补充。旨在注释《伤寒论》,却有不少越仲景藩蓠而独自发挥之处。是一部研究《伤寒论》较早而有相当影响的著作。...[书籍]
在每条之下,成氏结合自己临证心得,本《内经》之旨,进行注释。其所采用的“以经释论、以论证经”的研究方法,堪为后世以经释论的典范。[书籍]
伤寒发微论宋叔微述重雕元刻伤寒百证歌发微论叙新编张仲景注解伤寒百证歌五卷。发微论二卷。题曰白沙许叔微知可述。直斋书录解题云。许叔微伤寒歌三卷。凡百篇。皆本仲景注。又有治法八十一...[书籍]
伤寒明理论说成无己序余尝思历代明医。回骸起死。祛邪愈疾。非曰生而知之。必也祖述前圣之经。才高识妙。探微索隐。研究义理。得其旨趣。故无施而不可。且百病之急。无急于伤寒。或死或愈。止于六七日之间。十日以上。故汉张长沙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书籍]
伤寒明理论宋·成无己公元1142年《伤寒明理论》,伤寒著作。四卷。金·成元己撰。约刊于1156年。作者对伤寒论研究很深,纵横无际,得心应手,故能深明其理,撰成此书。卷一-三扼要地辨析了伤寒$...[书籍]
伤寒九十论宋·许叔微述公元960-1279年《伤寒九十论》,伤寒著作。一卷。宋·许叔微撰于1132年。本书记载许氏经治医案90例,并以《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医籍结合作者个人的见解加以剖析,论$#...[书籍]
伤寒论类方清·徐灵胎公元1759年清代流传下来的一本医书,4卷,成书于1759年。是书将伤寒论113方分为桂枝汤类方、麻黄汤类方、柴胡汤类似方、承气汤类方、四逆汤类方、杂方等十二个类方。各类有主方,各方中列述有关汤方证治各条文。如此以方类证,对...[书籍]
伤寒九十论宋许叔微述辩桂枝汤用芍药证(一)马亨道。庚戌春病。发热。头疼。鼻鸣。恶心。自汗。恶风。宛然桂枝证也。时贼马破仪真三日矣。市无芍药。自指圃园。采芍药以利剂。一医曰。此赤芍药耳。安可用也。予曰。此正当用。再啜而微汗解。论曰。仲景桂枝加减法。十...[书籍]
卷一-三扼要地辨析了伤寒50种证候的病象和病理,“使习医之流,读其论而知其理,识其证而别其病,胸中了然而无惑”(本书严器之序)。卷四专论方药,选《伤寒论》常用方20首,强调配伍制使的关系,并以经典医著结合个人体会加以分析。[书籍]
伤寒论类方清徐灵胎卷一桂枝汤类·一桂枝汤(一)甘草、大枣补脾精以滋肝血;芍药清营中之热;桂枝达营气之郁也。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擘)上五味,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渣。适寒温,服一升。服已,...[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