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密
《周礼》、《仪礼》、《礼记》,合称三礼。《周礼》又称《周官》,讲官制和政治制度。《仪礼》记述有关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礼仪制度。《礼记》则是一部秦汉以前儒家有关各种礼仪制度的论著选集,其中既有礼仪制度的记述,又有关于礼的理论及其伦理道德、学术思想...[书籍]
论李鼎祚及其《周易集解》金生杨在《易》学史上,李鼎祚《周易集解》一书占据着重要位置。它远承汉《易》,近绍王弼、韩康伯注、孔颖达疏,后启宋明《易》学,更是清儒研究汉《易》的凭借,于义理与象数《易》学均有参考价值。李鼎祚在《易》学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由于书籍的散佚,时...[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经部四周礼订义礼?一【周礼之属】提要【臣】等谨案周礼订义八十卷宋王与之撰与之字次?凡五十一家然唐以前仅杜子春郑兴郑众郑元崔灵恩贾公彦六家其余四十五家则皆宋人凡文集语録无不搜采葢以当代诸儒为主古义特附存而已徳秀序称郑贾诸儒析名物辨制度不为无功而圣人...[书籍]
《逸周书》本名《周书》,七十篇,实存五十九篇,内容涉及礼制、兵戎,有史事、有训诂,有政令、有说教等。《汉书。艺文志》著录名《周书》,今存五十九篇。因为《隋书。经籍志》误注为“汲冢书”,宋人李焘等考定汲冢未出《周书》,应为历代所传,故清代刊本均作《逸...[书籍]
书籍相关《周易注》,中国三国时期魏国玄学家王弼著。为历史上重要的《周易注》之一。唐太宗命孔颖达等修《五经正义》,其中《周易》选用王弼注,认为“唯魏世王辅嗣之注,独冠古今”。从此,王弼《周易注》作为官方定本而流传于世。《四库全书总目》说:“《易》本卜...[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经部一古周易易类提要【臣】等谨案古周易一卷宋吕祖谦编古易上下经及十翼本十二篇自费直郑元以至王弼逓有移缀孔頴逹因弼本作正义行于唐代古易遂不复存宋吕大防始考验旧文作周易古经二卷晁説之作録古周易八卷薛季宣作古文周易十二卷程回作古周...[书籍]
《周易注》,中国三国时期魏国玄学家王弼著。为历史上重要的《周易注》之一。唐太宗命孔颖达等修《五经正义》,其中《周易》选用王弼注,认为“唯魏世王辅嗣之注,独冠古今”。从此,王弼《周易注》作为官方定本而流传于世。《四库全书总目》说:“《易》本卜筮之书,...[书籍]
《周易参同契》。东汉魏伯阳著,简称《参同契》,道教早期经典。全书托易象而论炼丹,参同「大易」、「黄老」、「炉火」三家之理而会归於一,以乾坤为鼎器,以阴阳为堤防,以水火为化机,以五行为辅助,以玄精为丹基等等,从而阐明炼丹的原理和方法,为道教最早的系统论述炼丹的经籍。历来注家...[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经部四周礼疑义举要礼类一【周礼之属】提要【臣】等谨案周礼疑义举要七卷国朝江永撰永字慎修婺源人是书融防郑义间立新説多中乎理其解考工记二卷尤见専长在是书亦为最胜如经文六尺有六寸之轮轵崇三尺有三寸也加轸与轐焉四尺也今考轸围尺一寸见于经文轐围不着并轸轐...[书籍]
心易新解黄鉴以道观法、以道观象、以象言道、以悟道为根本,以说象读象为所得。就在于日常的观察身边的事实,信手拈来。在我们生活之中,无处不有“易”(意),看你怎样去意会感知,看大局,知象意,然后直断。易学预测的根本是“读象法”在现代光电信息社会中,有一个时髦词汇,称作网络,这个新时代...[书籍]
《周书》唐·令狐德棻等撰《周书》参加编写的还有岑文本和崔仁师等人。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共50卷,本纪8卷、列传42卷。本书记载了北周宇文氏建立的周朝(557—581)的纪传体史书。另外,清代有同名人物周书。周书卷一帝纪第一文帝上周...[书籍]
周易述元和惠栋撰卷一周易上经?八纯卦象天消息四月乾元亨利贞。注。元始亨通利和贞正也。乾初为道本。故曰元。息至二升坤五。乾坤交。故亨。乾六爻二四上匪正。坤六爻初三五匪正。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传曰。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疏。繋上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书籍]
如果你读书的目的只是想从中得到轻松一乐,那这套书无疑会满足你的需要,但如果你在笑过之后还多了几分思考,并且表情变得严肃起来,那样的话……《周易》到底怎么算卦?周朝人是怎么用《周易》来算卦的?周朝人对《周易》是什么态度,真的相信它吗?古人用《...[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经部四周礼详解礼类一【周礼之属】提要【臣】等谨案周礼详解四十卷宋王昭禹撰陈振孙书録解题曰昭禹未详何等人近世为举子业者多用之其学皆宗王氏新説王与之作周礼订义类编姓氏世次列于龟山杨氏之后曰字光逺亦不详其爵里当为徽钦时人今按其书解惟王建国云业...[书籍]
周生烈子魏博士侍中周生烈纂武威张澍钞辑序按《魏志》:周生烈,敦煌人,魏初徵士。裴松之注云:姓周生名烈。陆德明《经典释文》:字文逢,本姓唐,魏博士侍中。其说本之《七录》,《论语序疏》作文逸。然《敦煌实录》云:魏侍中周生烈,本姓唐,外养周$#...[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