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陈寿曾任职于蜀汉,蜀汉覆亡之后,被征入洛阳,在西晋也担任了著作郎的职务。《三国志》在此之前已有草稿,当时魏、吴两国先已有史,如王沈的《魏...[书籍]
一、一对“忘年交”小说家的社会地位,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里,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尽管他们的作品流传普及,他们塑造的人物形象和他们编织的故事情节脍炙人口,但他们的姓名和生活情况,却鲜为人知。因此,有关他们的资料很少保存下来,以致我们今天对他们的生平事迹还是知之不多,有些方面甚...[书籍]
◎总统寿辰祝嘏记民国三年九月十六日为中华民国第一任正式大总统袁世凯寿辰。袁大总统自就任正式总统以来,此其第一次寿辰也。大总统本诞生于前清咸丰九年八月二十日。此次以九月十六日为寿辰,盖以清时用阴历,民国用阳历,月日时有参差。当六月间总统府礼官处,曾查阴阳历对...[书籍]
引言我国自来法书与名画并称,千百年来,人无异议,法书是艺术的一种,已有定评,本文不更论列。本文所论述的只有三端:一.笔法,二.笔势,三.笔意。一向无论是书家的法书,或者是一般群众所写的字,都是使用毛笔的。中国的字,不单是有他的实用性一方面,而且还有它...[书籍]
昔孔子作《春秋》,孟子距杨墨,笔削谨严,辩论详核,其足以维持世道者,良非浅尠,故后世以圣贤称之。至秦汉以降,专制日甚,文网繁密,下有清议,偶触忌讳,即罹刑辟。世有明哲,亦何苦自拚生命,与浊世争论是非乎?故非经一代易姓,从未有董狐直笔,得是是非非之真相。即愤时者忍无...[书籍]
国朝汉学师承记清江藩撰序两汉经学所以当尊行者为其去圣贤最近而二氏之说尚未起也老庄之说盛于两晋然道德庄列本书具在其义止于此而已后人不能以己之文字饰而改之是以晋以后鲜乐言之者浮屠之书语言文字非译不明北朝渊博高明之学士宋齐聪颖特达之文人以己之说傅会其意以致后之学者绎之弥悦改而必...[书籍]
余作《国雅》既成,复就选中若干名家,逆自洪初,以迄嘉末,怜高哲之既往,嘉英篇之绝倒,辄一赏雀之。偶有所得,僭附鄙见,从世代编次,非敢谬诠甲乙。迨今名达乡范,固多阙文,特标品目,尚俟知方言,为之扬榷。盖采音吴札,会阝得无讥;藻品梁嵘,没者斯撰。例当窃比於是,名之曰《国$#...[书籍]
曹丕(187-226),字子桓,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建安十六年(211)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二十二年立为魏大子。曹操死后嗣位为丞相、魏王。公元220年迫汉献帝禅位,建立魏,在位七年,谥文帝。今存诗歌四十余首,其中《燕歌行》二首是现存文人作品中较早的完整的七言诗。有《魏文帝集》。曹...[书籍]
三国杂事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宋唐庚撰。庚字子西,眉州丹棱人。绍圣中登进士第,调利州治狱掾,迁阆中令,人为宗学博士。张商英荐,除提举京畿常平。後坐为商英赋内前行,谪居惠州。大观五年赦归,道卒。事迹具《宋史·文苑传》。是书杂论三国之事,凡三十六条,...[书籍]
五国故事二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不著撰人名氏。“南汉”条下称刘晟本二名,上一字犯宣祖讳,去之,则北宋人。又“南唐”条下称尝以其事质於江南一朝士,则犹在宋初,得见李氏旧臣也。中於南汉称彭城氏,於留从效姓称娄。钱塘厉鹗跋,以为吴越国人入宋所作,避武肃王讳。然闽王“延...[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史部一三国志补注正史类提要【臣】等谨案三国志补注六卷附诸史然疑一卷国朝杭世骏撰世骏有续方言已着録是书补裴松之三国志注之遗凡魏志四卷蜀志呉志各一卷松之注捃摭繁富考订精详世无异议世骏复掇拾残賸欲以博洽胜之故细大不捐瑕瑜互见如某人宅在...[书籍]
论语拾遗(宋)苏辙钦定四库全书经部八论语拾遗四书类提要臣等谨案论语拾遗一卷宋苏辙撰前有自序称少年为论语畧解其兄苏轼谪黄州时撰论语说取所解十之二三大观丁亥闲居颍川与其孙籀等讲论语因取轼说之未安者重为此书轼书宋志作四卷文献通考作十卷今未...[书籍]
七国考(明)董说撰钦定四库全书史部十三七国考政书类一通制之属提要(臣)等谨案七国考十四卷明董说撰说字雨若乌程人所著有易发吴兴备志诸书已别著录是编载秦齐楚赵韩魏燕七国制度分职官食货都邑宫室国名羣礼音乐器服杂记丧制兵制刑法灾异琐征等十四门皆采掇...[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史部十三七国攷目录政书类一【通制之属】卷一职官卷二食货卷三都邑卷四宫室卷五国名卷六羣礼卷七音乐卷八器服卷九杂祀卷十防制卷十一兵制卷十二刑法卷十三灾异卷十四徴【臣】等谨案七国攷十四卷明董説撰説字雨若乌程人所着有易发吴兴备志诸书已别著录是编载秦齐...[书籍]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陈寿曾任职于蜀汉,蜀汉灭亡之后,被征入洛阳,在西晋也担任了著作郎的职务。《三国志》在此之前已有草稿,当时魏、吴两国先已有史,如王沈的《魏...[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