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周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书籍]
《周礼》是儒家经典,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今从其思想内容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家思想,与春秋孔子时思想发生极大变化。《周礼》所涉及之内容极为丰富。大至天下九州,天文历象;小至沟洫道路...[书籍]
《周易》,又称《易经》,简称《易》。“易”有变易(变、化)简易(执简驭繁)不易(相对永恒不变)三义,易经分两部分,一为“经”为伏羲氏和周文王,只有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和爻辞;二是“传”,原意是为易经做注释的,称为“十翼”,为孔子及其后学的合作结果,可以说,《易经》...[书籍]
《周礼》、《仪礼》、《礼记》,合称三礼。《周礼》又称《周官》,讲官制和政治制度。《仪礼》记述有关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礼仪制度。《礼记》则是一部秦汉以前儒家有关各种礼仪制度的论著选集,其中既有礼仪制度的记述,又有关于礼的理论及其伦理道德、学术思想...[书籍]
《周易口诀义》六卷(永乐大典本)唐史征撰。《崇文总目》曰:“河南史征,不详何代人。”晁公武《读书志》曰:“田氏以为魏郑公撰,误。”陈振孙《书录解题》曰:“三朝史志有其书,非唐则五代人。”避讳作证字。《宋史?艺文志》又作“史文徽”,盖以徽征二字相近而讹。别本作“史之征”,则又...[书籍]
周公解梦诗曰:夜有纷纷梦神魂预吉凶庄周虚化蝶吕望兆飞熊丁固生松贵江海得笔聪黄粱巫峡事非此莫能穷一、天地日月星辰天门开贵人荐引天光灼身疾病除天晴雨散百忧去天明妇有生贵子天门未至有兵荒仰面向天大富贵乘龙上天主大贵上天求妻儿女贵上天取物位王侯飞上天富贵大吉癸天上屋...[书籍]
所以文不同者,庄氏云:“下言初则上有末义。”故《大过·彖》云:“栋桡,本末弱。”是上有末义“六”言“上”,则“初”当言“下”。故《小象》云:“潜龙勿用,阳在下也。”则是初有下义,互文相通,义或然也。且第一言“初”者,欲明万物积渐,从无入有,所以言初不言一与下也。六言“上”...[书籍]
《逸周书》本名《周书》,七十篇,实存五十九篇,内容涉及礼制、兵戎,有史事、有训诂,有政令、有说教等。《汉书。艺文志》著录名《周书》,今存五十九篇。因为《隋书。经籍志》误注为“汲冢书”,宋人李焘等考定汲冢未出《周书》,应为历代所传,故清代刊本均作《逸...[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经部四周礼传礼类一【周礼之属】提要【臣】等谨案周礼传十卷圗説二卷翼传二卷明王应电撰应电字昭明昆山人嘉靖中遭倭乱避居江西遂终于泰和受业魏校之门其书中称师云者即述校语故明史儒林传即附之校传后焉史称应电笃好周礼谓周礼自宋以后胡宏季本各...[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经部一周易古占法易?周易章句外编提要【臣】等谨案周易古占法一卷周易章句外编一卷宋程逈撰逈字可久初家宁陵之沙随后徙余姚受经于嘉兴闻人茂徳严陵喻樗隆兴元年举进士官徳兴县丞事迹具宋史儒林传此书世无刋本凡蔵书家所传冩者均作二卷前卷题曰周易...[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经部一古周易易类提要【臣】等谨案古周易一卷宋吕祖谦编古易上下经及十翼本十二篇自费直郑元以至王弼逓有移缀孔頴逹因弼本作正义行于唐代古易遂不复存宋吕大防始考验旧文作周易古经二卷晁説之作録古周易八卷薛季宣作古文周易十二卷程回作古周...[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经部一周易义海撮要易?提要臣等谨案周易义海撮要十二卷宋李衡撰衡字彦平江都人乾道中官秘阁修撰寻除御史改起居郎事迹具宋史本传先是熙宁间蜀人房审权病谈易诸家或泥隂阳或拘象数乃斥去?学异説摘取専明人事者百家上起郑元下迄王安石编为一集仍以孔頴逹正义冠之其有异同疑似...[书籍]
文帝上太祖文皇帝姓宇文氏,諱泰,字黑獺,代武川人也。其先出自炎帝神農氏,為黃帝所滅,子孫遯居朔野。有葛烏菟者,〔一〕雄武多算略,鮮卑慕之,奉以為主,遂總十二部落,世為大人。其後曰普回,因狩得玉璽三紐,有文曰皇帝璽,普回心異之,以為天授。其俗謂天曰宇,謂君曰文,因號宇文國,并以為氏...[书籍]
御纂周易折中易学之广大悉备,秦汉而后无复得其精微矣!至有宋以来,周邵程张阐发其奥,唯朱子兼象数天理,违众而定之,五百余年无复同异。宋元明至于我朝,因先儒已开之微旨,或有议论已见,渐至启后人之疑。联自弱龄留心经义,五十余年未尝少辍,但知诸书大全之驳杂,奈非专经之纯熟...[书籍]
《周书》唐·令狐德棻等撰《周书》参加编写的还有岑文本和崔仁师等人。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共50卷,本纪8卷、列传42卷。本书记载了北周宇文氏建立的周朝(557—581)的纪传体史书。另外,清代有同名人物周书。周书卷一帝纪第一文帝上周...[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