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诀刊误元·戴起宗脉学著作。又名《脉诀刊误集解》。二卷。元·戴起宗撰。戴氏认为当时流传颇广的高阳生《脉诀》,内容虽较通俗,又是歌诀,但其中不免语意不明,立异偏异,并存在不少错误。遂以《内经》、《难经》,张仲景、华佗、王叔和及历代各家的有关论述,对《...[书籍]
第一章概论“大六壬金口诀”,又称“孙膑预测学”,据《史记》记载,“膑生阿、鄄之间”。1991年山东省鄄城县孙老家村发现<孙氏族谱>、“孙氏庙碑”和“孙膑画像”,经史学家考证,孙膑系山东鄄城孙老家人,是兵圣孙武的五代孙,战车时期齐国的军师,他曾指挥过“桂陵之战”、“马陵...[书籍]
脉诀汇辨清·李延昰脉学著作。十卷。清·李延昰辑于1664年。作者鉴于流传较广的高阳生《脉诀》言辞鄙俚,谬误颇多。遂汇集古今脉学论著,结合其叔父李中梓所传的脉学予以辨驳订正。卷一述作者研究脉学之心得。认为脉诊须掌握六个要点:辨析相类之脉,对举相反之脉,熟悉兼至之...[书籍]
默识于心,闭目如在目前,放笔如在笔底,然后以淡墨霸定,逐旋积起,先兰台庭尉,次鼻准,鼻准既成,以之为主。若山根高,取印堂边一笔下来;或不高不低,在乎八九分中,则侧边一笔下来;次人中,次口,次眼堂,次眼,次肩,次额,次颊,次发际,次耳,次发,次头,次...[书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庐陵(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曾任抠密副使,参知政事。谥文忠。政治观点上对王安石新法有所不满。文化上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试笔》摘自《欧阳#$...[书籍]
《脉诀》自王叔和传后,世鲜其人,谁知叔和止注脉经,误传有《脉诀》也。叔和既无《脉诀》,何传诀而不传经?以《脉经》之多不及《脉诀》之约也。然《脉诀》始于高阳生,非叔和原文也。铎遇云中逸老于燕市,传法之备,而不传《脉经》者,以《...[书籍]
第一章概论“大六壬金口诀”,又称“孙膑预测学”,据《史记》记载,“膑生阿、鄄之间”。1991年山东省鄄城县孙老家村发现《孙氏族谱》、“孙氏庙碑”和“孙膑画像”,经史学家考证,孙膑系山东鄄城孙老家村人,是兵圣孙武的五代孙,战车时期齐国的军师,他曾指挥过“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书籍]
传神秘要(清)蒋骥一卷(兵部尚书蔡新家藏本)国朝蒋骥撰。骥字赤霄,号勉斋,金坛人。其父衡,字湘帆,后改名振生,以书法名一时。尝写《十三经》,于乾隆五年呈进,特赐国子监学正衔。骥书不逮父,而特以写真名。是编凡二十七目,于一切布局取势,运笔设色,皆抒所心得,言之最详。...[书籍]
清人原著——书法秘诀(上)凡欲学书之人,工夫分作三段,初要专一,次要广大,三要脱化,每段三五年火候方足。初取古人之大家,一人以为宗主。门庭一立,脚根牢把,朝夕沉酣其中,务使笔笔相似,使人望之便知是此种法嫡,纵有谏我、谤我,我不为之稍...[书籍]
明日携笔复就写之,凡数万本,方如其真。明年春,来于石鼓岩间,遇一叟。因问,具以其来所由而答之。叟曰:"子知笔法乎?"曰:"叟,仪形野人也,岂知笔法邪?"叟曰:"子岂知吾所怀耶?"闻而惭骇。叟曰:"少年好学,终可成也。夫画有六要: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书籍]
笔法记(旧题五代)荆浩撰太行山有洪谷,其间数亩之田,吾常耕而食之。有日登神镇山四望,回迹入大岩扉,苔径露水,怪石祥烟,疾进其处,皆古松也。中独围大者,皮老苍藓,翔鳞乘空,蟠虬之势,欲附云汉。成林者,爽气重荣;不能者,抱节自屈。或回根出土,或偃截巨流,挂岸盘溪,披苔裂石。因...[书籍]
伤寒捷诀清严则庵纂辑、裘庆元辑序伤寒捷诀者。予祖宫方则公之所着也。自古以来。伤寒之书。何啻充栋。而或失。或失则杂矣。且其间各执所见。建词立论。往往不同。问津者恒苦之。予祖上自黄帝素问。下及仲景河间东垣丹溪诸书。无不研究。沉潜之久。恍然自得。盖素问以足六经分经论治。...[书籍]
以七言歌诀的形式加以归纳和概括。并于每方附有简要注释,便于初学习诵,是一部流传较广的方剂学著作。[书籍]
通文史,精音律。少即善书,得家传,工隶、行、草书。宋文帝刘义隆见其书素扇,遂感叹:“非唯迹逾子敬,方当器雅过之。”宋孝武帝(刘骏)欲擅书名,僧虔不敢表现其能,常用拙笔写字,以此见容。入齐,书名尤盛,所谓“雄发齐代”。齐太祖(萧道成)亦善书,笃好不已,尝与僧虔睹...[书籍]
云从又云《秘诀》行矣,《阐微》不行,谁是能神解者。平目索《阐微》,尽付之梓。虽贤人君子,或与匕箸之余,共成不朽之书,然三、四年来,艰难困苦中,未尝旦夕敢忘督剞劂氏,是知云从为天下后世而有书,平为云从而刻书,久要不忘,窃有慕焉。若曰∶书成而平分医人之功,则非平意计之...[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