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明史》是二十四史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其卷数在二十四史中仅次于《宋史》,其修纂时间之久、用力之勤则是大大...[书籍]
因忆曩初见闻积习,老病废忘,间存一二,偶与意会,捉笔成言,时一展阅,如对客谭噱,以代抵掌,命之曰《清暑笔谈》。顾语多苴杂,旨涉淆讹,聊资臆说,以备眊忘,观者当不以立言求备,时庚辰夏仲也。有天地斯有山川,自一气初分而言则曰融结。气之成形则曰流峙,形区性别则曰动静。水阴也,融...[书籍]
《幽明录》,南朝宋刘义庆撰。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荆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等职。寡嗜欲,喜文学,招纳文士,撰集著述多种。其中《世说新语》是当时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本书则是志怪小说的代表作。书名“幽”、“明”...[书籍]
《清史演义》共有一百回,起于满清之源起,终于宣统帝逊位,凡294年。满清入关后,成为继蒙古人之后的第二个外来政权,中历所谓的康雍乾盛世,近代中国版图大致确定。[书籍]
《清代野记》作者不详。是民初流行的一部笔记小说,主要记载清代咸丰以降历朝文物掌故,兼及当时的社会风俗文化,具有一定的资料价值。许多细节,可以作为研究晚清史的重要参考。[书籍]
《清代野记》例言中说:“凡朝廷、社会、京师,外省,事无大小,皆据所闻所见录之。”本书内容主要涉及清代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四朝事,有重大历史事件、典章制度;有宫闱秘事、官场轶闻、优伶义举、书贾著书、艺人绝技、挽联巧对,甚至赌棍、骗子、强盗、小偷等等生存情形,森罗万...[书籍]
全书十二回,有清代抄本。书署“烟水散人着”。根据本书序言及其他资料考证,本书作者翁桂,字凝香,号烟水散人,江苏苏州洞庭东山人,流寓萧县(今属安徽),生平甚不得意,以教村塾为业。本书从神话说起,写两个人的经历故事,一反一正,对比鲜明,其用心如书中自序所言:“从忠孝节...[书籍]
《大清三杰》以大清曾左彭三氏之奇闻秘史为经,复以道咸同光四朝之循环治乱为纬;他书已载者,不厌加详,他书未载者,叙述尤[书籍]
山家清供青精饭青精饭首者,以此重谷也。按《本草》:南烛木,今名黑饭草。即青精也。采枝叶捣汁,浸米,蒸饭暴干,坚而碧色。久服益颜延年。仙方又有青精石饭,世未知石为何也。按《本草》:用赤石脂三斤、青粱米一斗,水浸越三日,捣为丸,如李大,日服三丸可不饥。是知石即石脂也。二法皆有...[书籍]
明年正月乙亥,即皇帝位,建元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乙酉,崩于西宫。(年七十一。)辛卯,葬孝陵。谥曰高皇帝,庙号太祖。永乐元年六月丁巳,谥神圣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嘉靖十七年十一月辛未朔,增谥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有明帝谥...[书籍]
等谨按郑志氏族畧以二类叙得姓受氏之原附以四声缀以总论旁罗古今綦辨且博虽炫多闻而广附会在所不免然伊古姓氏巳备见于此矣恭惟我国家肇兴东土受姓自天帝统既尊皇支益衍谨志国姓于卷首以昭亿万年之鸿业至国初时攀龙附凤之众奔走后先或旧属编氓或举族内附首编满洲八其次列蒙古八期建师设长制度厘然有条不...[书籍]
而明代如李、何、王、李,概挥斥之;馀如二袁、钟、谭,在不足比数之列。一时帖耳推服,百年以后,流风馀韵,犹足詟人也。生平著述,大约轻经籍而重内典,弃正史而取稗官,金银铜铁,不妨合为一炉。至六十以后,颓然自放矣。向尊之者,几谓上掩古人;而近日薄之者,又谓澌灭唐风,贬之太甚,均...[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子部八提要清河书画表艺术类一【书画之属臣】等谨案清河书画表一卷明张丑记其家累世所藏书画也丑自叙称其始祖号真闗处士者即收藏书画有黄庭坚刘松年诸迹已散佚无存是表所列以书画时代为经以世系为纬第一格为其髙祖元素所藏第二格为其曽伯祖维庆曽祖子和所藏第三格...[书籍]
明画录清徐沁○序琴棋书画固虽小技苟竭其心智皆能通乎神明顾名高者每欲持论以自表见如琴弈之有谱而卒莫能发其者何也盖琴之妙在于抚弦弮指之间及鼓罢而音亡了无可传矣况求弈于推枰敛子之后是何异于醒而说梦乎惟书画则不然得心应手虽难易之不同要皆有可寻之迹今童子操笔学书辄具...[书籍]
清真者,周邦彦之别号。千里词规橅邦彦,故追和其韵,如苏轼之和陶,虽天然谐婉,终有芒忽之差。然亦似唐摹晋帖,几于乱真矣。(见《四库》提要,螭耶居补注2001)☆瑞龙吟楼前路。愁对万点风花,数行烟树。依依斜日红收,暮山翠接,平芜尽处。小留伫。还是画栏凭暖,半扃朱户。帘栊尽日无人,...[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