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从最高的君主沦落成为最低的“臣虏”,从客观上讲,很少人有他这种惨痛的经历;从主观上讲,有这种经历的人又没有他的才情。而他却能用血和泪,用自己的生命,写出人生悲剧中的真情实意。因此,李煜词就成为千古绝唱了。本书为“图文典藏本许译中国经典诗词”丛书之一,精选了...[书籍]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其家已没落。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书籍]
意气飘然,发扬俦伟」【宋曾巩《代人际李白文》】。中国人几乎没人不知道李白的,因为李白是站在盛唐诗坛高峰之巅的为大诗人,在中国诗歌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堪称中国诗坛第一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甘肃秦安西北)人...[书籍]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唐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泌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其诗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官擅权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糜烂,《行次西郊一百韵》、《有感二首》、《...[书籍]
一、共选录一百余首,约占李集四分之一。二、以《唐诗鉴赏辞典》校对,如有歧义,则参考《玉溪生诗集笺注》。三、排录顺序按《全唐诗》。龙音97、11、17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唐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泌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书籍]
(或为冯延巳作)渔父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又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桃李依依春黯度,谁在秋千笑里低低语?一...[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经部九李氏学乐録乐类提要【臣】等谨案李氏学乐録二卷国朝李撰字恕谷蠡县人尝学五音七声十二律以器色相配之说于毛竒龄作宫调图七调全图及十二律旋相为宫隔八相生合图器色七声还相为宫隔八相生图籥色下生上生图五音七声十二律器色七字为七调还相为宫隔八相生...[书籍]
《李相国论事集》唐李绛花下醉中联句【唐】李绛共醉风光地,花飞落酒杯。--李绛残春犹可赏,晚景莫相催。--刘禹锡酒幸年年有,花应岁岁开。--白居易且当金韵掷,莫遣玉山颓。--李绛高会弥堪惜,良时不易陪。--庾承宣谁能拉花住,争换得春回。--刘禹锡我辈寻常...[书籍]
自古忠臣不得其死者,自两汉王嘉、李固,至西晋张华,如国朝褚河南、裴河东之类,刚毅不回,有类公之遗烈。于公之生,(此下似有脱文)今中执法夏侯公,乃授余以公平生所论谏,凡数十事。其所争,皆磊磊有直臣风概,读之令人激起忠义。始自内庭,迄于罢相,次成七篇,著之东观,目为《李$#...[书籍]
〔五〕宛人李通等以圖讖說光武云:「劉氏復起,李氏為輔。〔六〕」光武初不敢當,然獨念兄伯升素結輕客,必舉大事,且王莽敗亡已兆,天下方亂,遂與定謀,於是乃市兵弩。十月,與李通從弟軼等起於宛,時年二十八。〔一〕言賊鋒銳競起。字或作「蜂」,諭多也。〔二〕天鳳六年改...[书籍]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卷上太宗曰:“高丽数侵新罗,朕谴使谕,不奉诏。将讨之,如何?”靖曰:“探知盖苏文自恃知兵,谓中国无能讨,故违命。臣请师三万擒之。”太宗曰:“兵少地遥,以何术临之?”靖曰:“臣以正兵。”太宗曰:“平突厥时用奇兵,今言正兵,何也?”靖曰:“诸葛亮七擒孟获,无他...[书籍]
李义山诗集注吴江朱鹤龄撰序申酉之岁,予笺注杜工部诗于红豆山庄。既卒业,有友人谓予曰:“玉溪生诗,沈博絶丽,王介甫称为善学老杜,惜从前未有为之注者。元遗山云:诗家総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子何不并成之,以嘉恵来学?”予因翻核新旧唐书,本传,以及笺启序状诸作所载,于英华文粹者...[书籍]
宛人李通等以图谶说光武云:“刘氏复起,李氏为辅。”图,河图也。谶,符命之书。谶,验也。言为王者受命之征验也。《易·坤·灵图》曰:“汉之臣李阳也。”光武初不敢当,然独念兄伯升素结轻客,必举大事,且王莽败亡已兆,天下方乱,遂与定谋,于是乃市兵弩。十月,与李...[书籍]
提要【臣】等谨案毛诗集解四十二卷不着编录人名氏集宋李樗黄櫄两家诗解合为一编附以李泳所订吕氏释音樗字若林闽县人尝领乡贡着毛诗详解三十六卷櫄字实夫龙溪人淳熈中以舍选入对升进士两科调南剑州教授终宣教郎着诗解二十卷总论一卷泳字深卿始末未详与樗櫄皆闽人疑是书为建阳书肆所合编...[书籍]
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曰:“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东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求丕豹、公孙支於晋,此五子者,不产於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