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除论述经络气血流注、穴位分部尺寸等以外,尤其着重阐发各种针刺手法操作及其具体应用,并对70余种病证的针刺取穴与手法予以介绍。[书籍]
《难经》首取行针补泻,次取井荣俞经合,次及经脉。《素问》首九针,次补泻,次诸法,次病刺,次经脉空穴。俱颠倒后先,於经文多割裂。[书籍]
医学集成目录医学集成卷一阴阳诸论天地阴阳人身阴阳病有阴阳药有阴阳阴虚证论阳虚证论先天解说后天解说丹田解说五行生克五脏六腑脏腑表里脏腑所属足六经辨手六经辨十二经络寸关尺解六部脉解脉定至数脉定权衡浮沉统属(崔氏)迟数统属滑涩统属诸脉主病预卜生机表里解说...[书籍]
书中记载了一些常用要穴的针治经验,并附十二幅腧穴图。[书籍]
全书不分卷,论述了针灸源流,骨度尺寸,经脉孔穴,经穴主治,临床常用手法等。方氏上溯《内经》、《难经》等有关针灸论述的旨义,旁采针灸诸家针法,结合自己的潜心研究所得,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针灸理论与腧穴的主治应用,...[书籍]
本书共7卷;第1卷论腧穴名称、位置、主治、刺灸法,腧穴排列方法与《铜人腧穴灸图经》略同。所记载的督俞、气海俞、风市等腧穴,以及眉冲、明堂、当阳、百劳等21个民间行之有效的别穴,均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所未载,对魄户、大桧、巨骨、照海、申脉、肓门、鸠尾诸...[书籍]
内容主要论述医学之理论和针灸之方法技术,故命名为《针灸甲乙经》。皇甫谧本是一位史学家,年近50岁时,因患关节炎,加之耳聋,开始钻研针灸医术,学习上述三书,并将其中"事类相从,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而成书。人称其...[书籍]
《读书後志》曰:《铜人腧穴针灸图》三卷,皇朝王惟德撰。仁宗尝诏惟德考次针灸之法,铸铜人为式,分脏腑十二经,旁注腧穴所会,刻题其名,并为图法及主疗之术,刻版传於世。王应麟《玉海》曰:天圣五年十月壬辰,医官院上所铸腧穴铜人式二。[书籍]
上、中两卷,主要论述脏腑经络、荣卫气血、针刺诸疾及其方法。下卷,专论灸法适应证及经络俞穴。本书首先指出“用针必先诊脉”,强调“切脉、观色,医之大要”。反对“医者不究病因、不察传变,惟守某穴主某病之说”。[书籍]
本书将针灸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分用七言歌诀的形式加以概括和论述。其中卷七十九为九针、十二经井,荥、俞、经、合、原、络穴、八会穴及经脉流注;卷八十为周身骨度及各部诸穴;卷八十一-八十四为十二经及奇经的循行及经穴部位;卷八十五为头、胸腹背及手足各部的要穴主治病证;...[书籍]
本书约为北宋末书商抄录《太平圣惠方》卷一百中的《明堂灸经》及《小儿明堂灸经》的全文,改题此名刊行者。原书系唐代佚名氏撰,书中分别记载成人及小儿常用要穴的灸治方法和所治疾痛。并附40余幅腧穴图。现存日刻本。元代时此书辑入《针灸四书》中。[书籍]
刺灸心法要诀清吴谦卷一九针原始歌九针因何而有名,原于大地大数生,始于一而终于九,天地人时音律星,风野九九八十一,针应其数起黄钟,皮肉筋脉声阴阳,齿气九窍关节通。【注】《灵枢九针篇》帝曰:九针焉生,何因有名。岐伯曰:天地之大数也,始于...[书籍]
词学集成清江顺诒辑宗山参订江先生秋珊,宏才绩学,尤工倚声。折肱于此,垂三十年,著有明镜词。山与先生有同好,倡和往还,多所指授。窃念词之为道,自李唐沿及两宋,滥觞厥制,渐至纷纭歧出,有江河日下之慨。先生忧之,为之寻源竟委,审律考音,取诸说之异同得失,旁通曲证。折衷一...[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集部八古文集成总集类提要【臣】等谨案古文集成七十八巻旧本题庐陵王霆震亨福编不着时代观其标识名字魏征犹作魏证而宋人奏议于朝廷国家诸字皆空一格葢南宋书肆本也巻端题新刊诸儒评防字原本于吕祖谦之古文闗键真徳秀之文章正宗楼昉之迂斋...[书籍]
《幼幼集成》为中医儿科专著,是汇集儿科诸家之说,并参以己见编撰而成。其无论是在儿科理论,还是在诊断治疗方面,都有独到发挥。特别是在惊风辟妄,以及痉病的治疗方面,独具卓见,既有补偏救弊之功,又有临床实用参考价值。其对万氏麻痘、及小儿脉诊、指纹辨证等,...[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