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慎
《黄帝素问直解》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医学著作,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及与疾病作斗争中的经验总结,是中国医药学这个伟大宝库中的根本部分,因此它也是我们现在研究中医药学必须首先加以继承整理和认真钻研的经典性著作[书籍]
提要【臣】等谨案毛诗集解四十二卷不着编录人名氏集宋李樗黄櫄两家诗解合为一编附以李泳所订吕氏释音樗字若林闽县人尝领乡贡着毛诗详解三十六卷櫄字实夫龙溪人淳熈中以舍选入对升进士两科调南剑州教授终宣教郎着诗解二十卷总论一卷泳字深卿始末未详与樗櫄皆闽人疑是书为建阳书肆所合编也樗为林...[书籍]
《黄帝内经灵枢略》。撰人及成书年代不详。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玄部。[书籍]
昔流于君平、李淳风、袁天罡、管辂、郭璞并明此术,今司天监张君正之亦与之齐名,郭璞者何,晋明帝时常为司天官,号曰凝神子嵩山真人者是也,璞见宝鉴之汗漫难传,岁久湮没,因摘其关键另成一篇名曰:“鬼贼五变中黄经”,之书大略上下运用五行干支相配五气、二马、九门,大则明十段之指归,小...[书籍]
其书共九卷,即《黄帝内经》十八卷之半,因其为《内经》之半,故取名《九卷》。《黄帝内经》,共十八卷,其中《素问》九卷,《灵枢》九卷。秦汉时期本无《灵枢》之名,时人直呼为《九卷》;因首卷《九针十二原》有“先立针经”一语,又称之为《针经》。之后又有《九虚》、《九灵》之名...[书籍]
属性:黄帝问曰升降不前气交有变即成暴郁余已知之如何预救生灵可得却乎[书籍]
其书共九卷,即《黄帝内经》十八卷之半,因其为《内经》之半,故取名《九卷》。[书籍]
黄帝问於岐伯曰:余子万民,养百姓,而收其租税。余哀其不给,而属有疾病。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於后世,必明为之法。令终而不灭,久而不绝,易用难忘,为之经纪。异其章#1别其表里,为之终始。令各有形,先立针经。愿闻其情。[书籍]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刘完素重刻刘守真先生宣明论方序按本传,刘完素,字守真,河间人。尝遇异人陈先生,以酒饮守真,大醉。及寤,洞达医术,若有授之者,乃撰《运气要旨论》、《精要宣明论》。虑庸医或出妄说,又着《素问玄机原病式》,特举二百八十八字,注二万余言。然好用凉剂,以降心火、益肾...[书籍]
有一卷本及三卷本两种,内容全同。本书约为北宋末书商抄录《太平圣惠方》卷一百中的《明堂灸经》及《小儿明堂灸经》的全文,改题此名刊行者。原书系唐代佚名氏撰,书中分别记载成人及小儿常用要穴的灸治方法和所治疾痛。并附40余幅腧穴图。现存日刻本。元代时此书辑入《针灸四书》中。[书籍]
问者,黄帝问岐伯也。方陈性情之源,五行之本,故日《素问》。[书籍]
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题太白山见素子胡情迷。据自序当成书于唐宣宗大中二年。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灵图类。参校版本:《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修真十书》第十书之《黄庭内景五脏六腑图》。[书籍]
书中将《素问》中难解的字、句、文义摘出三十条,通过考据训诂,加以释义。解决了以往注释中的一些难题。可供校勘《素问》的参考。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书籍]
是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四大标志之一,也是与《黄帝内经》同评共论的又一部中医经典著作。以阐明《内经》及先秦医籍的要言大义为主旨,对于中医基础理论和诊断学、针灸学等学科的形成和发展,贡献卓著,因而也被尊为“医经”。[书籍]
夫天主阳,食人以五气;地主阴,食人以五味。阴阳相成,结为五脏之气,散人四肢、十二部、三百六十关节;引为经脉、津液、血髓;蕴成六腑、三焦、十二经;通为九窍。散五脏者,为人形之主。一脏损则百病生,五脏损则百形灭。[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