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世法,北宋宗室,太祖英武圣文神德皇帝赵匡胤玄孙,秦康惠王赵德芳曾孙,南康郡公赵惟能之孙,遂宁郡王赵从古第四子。北宋宗室
法海(1671年-1737年),佟佳氏,字渊若,号陶庵,又号悔翁,满洲镶黄旗人。图赖之孙,佟国纲次子。清朝大臣。康熙进士,擢侍讲学士。1716年,擢广东巡抚。任内,疏请沿海官员应轻装简从。由粤东至浙江等处巡视海运,曾勘查海塘并请改土筑为木石筑,以加固堤岸、水闸,护沿海农田,均被...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风郿(今陕西省眉县小法仪镇)人,东汉末年谋士。原为刘璋部下,刘备围成都时劝说刘璋投降,而后又与刘备进取汉中,献计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次年,法正去世,终年四十五岁。法正之死令刘备十分感伤,连哭数日。被追谥为翼侯,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法正善于奇谋,被陈寿称赞为可比曹操帐下的程昱和郭嘉。东汉末年谋士...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省惠民县)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
法长(?―390年9月),东晋时期人,早期出家为僧人,化缘于后燕地境,颇受教徒敬仰。公元390年9月,北平(今河北遵化东)人吴柱乘机聚众千余人起事,拥立法长为天子,破北平郡,转攻广都(今辽宁建昌),克白狼城(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西南),遂即以白狼城为都城;法$#...
法衍(生卒年不详),字季谋,右扶风郡郿县(今陕西省眉县)人。东汉大臣,名士法真的儿子。举孝廉出身,曾迁司徒掾、廷尉左监,病逝于任上。东汉大臣
法显(334年—420年),东晋司州平阳郡武阳(今山西临汾地区)人,一说是并州上党郡襄垣(今山西襄垣)人。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是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早在399年,法显等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
元法寿(?~528年),鲜卑族,北魏宗室大臣,道武帝拓跋珪子阳平王拓跋熙之曾孙,淮南王拓跋他之孙。北魏宗室大臣
法真(100年-188年),字高卿,右扶风郡郿县(今陕西宝鸡市眉县)人。东汉时期名学者,南郡太守法雄的儿子。他对于诸子百家经典以及谶纬之学都颇有造诣,以清高而著称。于中平五年去世,时年八十九岁。东汉时期学者
竺法潜(286年-374年),又称竺道潜、竺法深,俗姓王,琅琊人,晋朝丞相王敦之弟,中国东晋高僧,名士。竺法潜出身贵族,十八岁时出家,师事中州刘元真。晋怀帝永嘉初年(307年),竺法潜为躲避战乱,南下江东。建武、太兴时期(317年-321年),德高望重的竺法$##...
竺法汰(320年—387年),东莞人,少与道安、竺法雅等师事佛图澄。佛图澄圆寂后,法汰以师礼事道安。道安避难至新野,即命法汰下京。法汰与弟子昙一、昙二等二十四人,沿长江东下。途中因疾停阳口,道安遣慧远前来问疾。东晋高僧
鸠摩罗什尚未来到中国以前,中国佛教初期最伟大的译经家就是竺法护。大乘佛教最重要的经典《法华经》,即竺法护以《正法华经》为题译出,而流布于世。罗什以前,到中国的译经师虽然很多,但以译经部数来看,竺法护的成绩最为可观。敦煌菩萨
思行法(1374年—1416年),明代云南麓川傣族首领。麓川平缅军民宣慰使思伦法之子。明代云南麓川傣族首领
郑法士,北周末隋初画家·吴(今江苏苏州)人。北周为大都督左员外侍郎、建中将军,封长社县子,入隋授中散大夫。师法张僧繇,善画人物,仪表风度,冠缨佩带,无不有法。诸如浮云、流水,率无完态,也得形容之妙。著录於《贞观公私画史》;又《游春苑图》、《读碑图》等十件,...
法杲,字雪山,出家吴门之云隐庵,以舞象之年,修瑜珈法。及长悲悔,遂弃去,修出世法,与一雨润公,巢松浸公,同参雪浪大师于无锡之华严寺。[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