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淳
耶律淳(1063年-1122年),契丹名涅里。辽兴宗耶律宗真之孙,宋魏国王耶律和鲁斡之子,辽道宗耶律洪基之侄,中国北辽第一任皇帝。耶律淳笃好文学。辽道宗大康三年(1077年),耶律淳曾被耶律乙辛举荐为储嗣,但随着耶律乙辛集团的覆灭,被降为彰圣等军节度使。天祚帝即位后,被...
黄淳耀(1605年-1645年),初名金耀,字蕴生,一字松崖,号陶庵,又号水镜居士。南直隶苏州府嘉定(今属上海)人。中国明代文学家、官员。黄淳耀17岁时补博士弟子员。明崇祯二年(1629年),入复社。崇祯六年(1633年),为侯峒曾所聘,教授诸子。崇祯十一年(1638年),黄淳耀...
陈淳(1483年—1544年),字道复,后以字行,更字复甫,号白阳,又号白阳山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绘画大师。明代绘画大师
字野夫,号古山,邯郸(今河北邯郸)人。官至翰林修撰,作品收《古山乐府》。其父张之翰,号西岩老人,亦为词人。[人物]
黎淳(1423~1492),字太朴,湖广华容县(今属湖南)人,明朝天顺元年(1457)状元,官至南京工部尚书、南京礼部尚书,卒谥文僖。明朝南京工部尚书、南京礼部尚书
年轻时任县吏,善文,县长度尚命其为曹娥作诔辞,文成,自感不及邯郸淳所作而让弃。东汉末年人物
夏侯淳,字孝冲,夏侯威之孙,夏侯庄之子,夏侯湛之弟,西晋的文学家,谯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其官至弋阳太守。夏侯淳颇有文藻,其作品多数已散失,今存《怀思赋》、《笙赋》等,多为咏物小品,主要内容是抒写他克己修身、不求闻达的素志。弋阳太守
赵穿:嬴姓赵氏,邯郸氏,名穿。春秋中期晋国大夫,赵氏旁支。赵盾堂弟(一说堂侄)。晋襄公之女婿,养尊处优,骄奢蛮横的驸马爷,曾封于邯郸,称邯郸君。
朱訏淳(1480年—1542年),明朝第六任伊王,伊定王朱諟鋢庶二子。明朝伊敬王
张伯淳(1242—1302),字师道,号养蒙,崇德(今浙江桐乡)人。南宋与元朝官员。南宋与元朝官员
赵克淳,北宋宗室,魏悼王赵廷美之后,中正军节度使郧国公赵德钧之孙。北宋宗室
公元前497年,晋卿赵简子赵鞅欲将卫贡500户良民从邯郸迁到晋阳,时邯郸大夫赵午听取父兄之言,不同意赵鞅此次移民。赵鞅怒杀赵午,赵午家臣涉宾奔回邯郸,拥立赵午之子赵稷为邯郸继承人,旋即以邯郸发动叛乱。夏6月,...
永淳公主(1511年10月2日~1540年)明睿宗的小女儿,明世宗的同母妹妹。母为慈孝献皇后。正德六年九月十一日(1511年)生于湖北兴献王府邸,正德十六(1521年)随母亲进京,册封为永淳公主。嘉靖六年(1527年)八月下嫁谢诏嘉靖十九年(1540年)永淳公主去世,年仅三十岁。明睿...
李淳(1416-1486),字行素,号憩菴,私塾老师,湖南茶陵人。明朝首辅李东阳父亲。精通楷书,尝衍永字八法,结构八十四例,著论一道。与李溥光所著雪菴永字八法。景泰间著《大字结构八十四法》一卷,上于朝。因家贫,甚至还当过摆渡的船工。明代书法家
赵子淳,北宋宗室,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赵匡胤六世孙,燕懿王赵德昭之五世孙。北宋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