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其官,谓之史书;以其名,谓之籀文。汉建武时,已亡六篇,今国学《石鼓》,籀文之仅存者。人情畏繁,日趋简易,仓、史之道,于兹废坠矣。秦与西汉,篆书而外,止有邈隶。次仲作八分书于章帝时,或以为秦之羽士,与程邈同时,误认邈隶系次仲分书,因以魏、晋...
昔秦丞相斯所见周穆王书,七日兴叹,患其无骨。故知达其源者少,暗于理者多。笔要取崇山绝仞中兔毫,八九月收之,其笔头长一寸,管长五寸,锋齐腰强者。凡学书字,先学执笔,若真书,去笔头二寸一分,若行草书,去笔头三寸一分,执之。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
或空至酒家,先书其壁,观者云集,酒因大售。得次仲法,名在鹄后。京兆杜度为魏齐相,始有草名。诞字仲将,京兆人,善楷书,汉魏宫馆宝器,皆是诞亲手写。榜去地二十五丈,诞甚危惧。诞子少季,亦有能称。吴人皇象,能草,世称“沉著痛快”。弟定,子公府,能名同式。王献之,晋中...
制图六体,是晋代制图学家裴秀提出的绘制地图的六条原则。裴秀字秀彦,河东闻喜人,晋武帝时官司空,后任宰相。他根据\"六军所经,地域远近,山川险易,征路迂直\",校验了魏国留下的旧图。裴秀认为,制图六体是相互联系的,在地图制作中极为重要。这...
用笔法魏钟繇少时,随刘胜入抱犊山学书三年,还与太祖、邯郸淳、韦诞、孙子荆、关枇杷等议用笔法。繇忽见蔡伯喈笔法于韦诞坐上,自捶胸三日,其胸尽青,因呕血。太祖以五灵丹救之,乃活。及诞死,繇阴令人盗开其墓,遂得之,故知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一一从其消息而用之,由是更妙。繇...
书学古来书碑者,在汉、魏必以隶书,在晋、宋、六朝必以真书,以行书而书碑者,始于唐太宗之《晋祠铭》,李北海继之。余谓文衡翁老年书亦染山谷之病,终逊于思翁,沈石田无论矣。今之学书者,自当以唐碑为宗。唐人门类多,短长...
保持“孔窍”的通畅,无论对“卫生”,抑或对“修身”均意味重要。阴阳五行理论兴起后,身体之“窍”与天地万物之“窍”之间的同构关系得到彰显。夫孔窍者,精神之户牖;血气者,五藏之使候。五味入口,藏于肠胃,胃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生,神乃自生。天地之间...
论体文作为一种文体,自有其自身特征,现简而述之。汉代王充已较早地认识到论体文“应理”的特征。他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论体文“应理”之重要。可见,论体文有别于其余诸体,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宜理”。是以...
本纪,基本上是编年体,兼述帝王本人事迹。表,是用来表示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和无法一一写入列传的众多人物。3典志体又叫典制体,典制体史书,以典制为中心,记述历代典章制度及其因革损益。4纪事本末体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
修短相副,异体同势。至章帝时,齐相杜度,号称善作。后有崔瑗、崔寔,亦皆称工。
作为一种艺术风格,“形似体”基本的美学特点是:对自然景物外形的高度逼真的模仿和描绘。如此即形似之体也。到了元嘉时期,在颜谢鲍三大家的努力下,“巧似”作为艺术表现手法走向了成熟,同时也标志着“形似体”作为一种艺术风格正式定型。唐宋以后的论者,在论...
实证主义的基本原则是除了观察到的以事实为依据的知识以外,没有任何真实的知识;拒斥形而上学,认为无法获得现象背后的实体或第一因对象的知识。黑格尔之后的本体论的进步,必须要等人类对具体事物有了高级的科学研究认识之后。黑格尔以矛盾对立原则分析认识过程,认...
由于在内容及形式上受到种种限制,因此,对宋体律赋的综合评价不可能高,而近年来学界对其肯定则显得过多。近年来,许多赋学论著对宋代律赋已有广泛的研究,但对宋体律赋的评价似乎尚存偏差,原因是对宋体律赋的程式和统治者对出题范围的限制不甚了解,或对这些程式和...
此歌诀的中心思想在于拳艺之六合。“意”字是指人的思想内在的感触与下意识的正常生理条件反射。这只不过是意念上一闪而过的作用罢了。意与气两者是高度同步配合的。即“气与力的同步合拍”,同步的运作,也是心意六合拳内三合之基本体现。总体而言,心意六合...
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有二代,靡有同焉。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官狱职务日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郡移太史并课,最者以为尚书史。若此者甚众,皆不合孔氏古文,谬于史籀。其称《易》,孟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