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初经济文化发展不大,书法总的情况是崇尚复古,宗法晋、唐而少创新。赵孟,鲜于枢等名家,是这一时期书法的代表。著有《松雪斋集》。所以,赵氏能在书法上获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分不开的。二人书法当时并称“二妙”。康里夔夔作为一个少数...
北宋中期以后,随着三次大规模的兴学,州县官学日益普及,逐步取代了书院的地位。在史料中反映出的两宋书院,总数大体约在200到400所之间。其中,北宋和南宋的书院数量比例大致为2:8左右。以个别省区为例。在上述书院分布的地区中,以江西和福建两地的书...
导言历史是一部永恒的长卷,而史书典籍则是见证和传承这部长卷的宝贵财富。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旧唐书》作为五代时期刘昫所著的一部重要历史史书,以其详实的史料、优美的文字以及深刻的历史思考,成为研究唐朝历史的重要依据。本篇知识导读将带...
史书典籍,是历史的记录者和诠释者,为我们提供了历史的真实面貌和深刻启示。《新唐书》,就是这样一部历史的瑰宝,它以历史的眼光,犀利而深邃,去探索和理解那个辉煌的唐朝。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脉络,感受历史的魅力,理解历史的智慧。本篇知识导读,...
赵孟俯,鲜于枢等名家,是这一时期书法的代表。,用笔不下于智永,虞世南,得称一世之冠。元人倪瓒称此卷“圆活遒媚”,并推赵为元朝第一书人。原作现藏于天津艺术博物馆。后此件遭火毁,但有烧残本传世,已流入日本。其《渔夫辞册》,《草书述笔法》确有唐晋...
公元九零七年,割据者朱全忠灭唐,建立后梁,由此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称五代。这种分裂混乱的局面持续五十四年,其间兵戈叠起。书法艺术虽承唐末之余续,但因兵火战乱的影响,形成了凋落衰败的总趋向。五代之际,在书法上值得称道的,当推杨凝式。杨少...
而诗歌,特别是那些题壁之作,又常借书法之美,加强其感染力量,收珠联璧合、相映辉发之效。以上所引,自然只是文献中的一小部分,但已足可说明唐代诗人擅长书法的情况。诗人们不仅以诗来言志抒情,也用书法来“达其情性,形其哀乐”。这是因为唐代的狂草反映...
南北朝最突出的成绩是楷书,主要见于墓志碑刻当中。南朝墓志《爨龙颜碑》、《刘怀民墓志》、《肖胆碑》等,方圆并济,已在碑体书中露出楷书灵秀之风。北朝书法风范,同时显著于大批造像、碑刻与墓志当中,其面目之丰富,似又重复汉碑之辉煌。书$#...
本文深入探讨了晋唐宋三代书法艺术的演变过程,通过对比分析各时期的书法结体、笔画运用和章法布局,揭示了书法艺术与社会文化、审美心理的紧密联系。文章指出,从晋代的自然飘逸,到唐代的规范端庄,再到宋代的个性张扬,书法风格的转变反映了不同时...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是我国初唐时期杰出的书法家。他与欧阳询齐名,时人并称“欧虞”,后来又与稍晚的褚遂良、薛稷,合称为“唐初四大家”。官至秘书监(唐代宫中掌管机要文件的官员),封永兴县公,故后人亦称他为“虞永兴”或...
敦煌书仪的发现无疑为观察和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史料及视角。但史籍记载的书仪多已亡佚,敦煌书仪的大量出现才使人们注意到这类典籍的存在。从敦煌发现的书仪还可以知道,各种书仪兴盛的时间并不完全一致。这部分内容又逐渐独立为表状笺启书仪,于...
父子均名声著于书坛,被称为“大小欧阳”。小欧阳《道因法师碑》,隶意更浓,然而锋颍过露,含蓄处不及其父。。清代金石家翁方纲对此碑书法评价极高,认为此碑胜于《九成宫醴泉铭》。明赵涵《石墨镌华》称此碑为“正书第一”。此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点画重在提笔刻入,此...
著书论多种,以“神采为上”论最为精彩。王慈传世有三帖,均为唐摹本,《柏酒帖》有署名,笔势雄强,沉著痛快。王志名盛萧梁,为当时草书楷法,有人以“书圣”相称。传世有唐摹本《一日无申帖》等,书法雄奇险崛,爽利峻拔,挥洒自如,与王慈的沉著痛...
魏、西晋书法从三国到西晋,隶书仍是官方通行的书体,当时的碑刻大都用隶书写成。西晋禁止立碑,墓志因此逐渐兴起,和南北朝的墓志不同,它实际是放在墓中的小型墓碑。除《邓大尉祠碑》为隶书外,其余都是隶楷过渡时期的楷书。《沮渠安固造像碑...
南北朝时期北方石刻多,南方石刻少,关于原因,一般归之于南方禁碑,北方不禁。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至南北朝进入了第一个鼎盛期。当时,佛教既盛行于北中国,更盛行于南中国,不仅与儒、道“三足鼎立”,且有统慑全局、主宰天下的势头。南朝传经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