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南节
毛南族火把节是居住在贵州省平塘县卡蒲、河中一带毛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阴历除夕之夜举行。所到之处,主人家要燃放鞭炮迎接。火把节,毛南语称“雨定”,时间为除夕夜,人们以村寨为单位各自开展活动。每到一家,主人即自动捐献食物、柴火等,供...
南北朝时农历十二月初八被固定为“腊八节”。由此看,腊八本身是个传统节日,又是年节的前奏,可以说腊八节拉开了春节的序幕。从这天起,人们就开始置办年货了,迎接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
八月十五中秋节,毛南族人民喜欢用新收获的糯米做成米粉或橄把,用生姜炒菜牛肉祭祀祖先,待月亮升起来后,在门前凉台的桌子上,放一些酒、果、饼之类食品。除了有钱之家购买月饼供月、赏月外,其他人家极少。毛南族在节日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必定祭祀祖先,二是多...
2004和2005两年的4月中旬,我先后在云南西双版纳和德宏两个傣族自治州“过年”,充分感受了浓郁的傣家风情,尽情领略了泼水节的狂欢。说到狂欢节,人们往往会想到西方国家的若干节日。
换花节是海口市琼山区府城镇一年一度的独具风味的节日盛会。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海南一些地方的仍保留着换花节这类民俗节日,其中尤以府城的庆典热烈而令人难忘。换花节的高潮出现在当日夜晚,最壮观的场面出现于海口市海府路至琼山市府城镇地段。如...
三月清明节,赶“祖先圩”是毛南族历史上特有的一种活动。敬完香后,把一些纸“铜钱”分别挂在三根青竹上,从坟头到坟尾间隔均匀地插在坟墓上,毛南族人称之为“挂柳”。毛南族的安坟祭祖仪式比较隆重。以上过程结束后,所有人也在坟地边吃一餐。外嫁女儿回去的时候,...
春节这一概念在时间上有较大的弹性。湖南民间各族在此段时间内的每一日都有不同的民俗活动。年根饭又称“饭根”、“饭娘”,是一种留剩饭过年的祈福活动,亦是形成已久的饮食风俗。抢到“头水”的人,就会被全村人称为最勤快的人。抢到头水,象征他(她)已抢到祖宗传下来的第一担金水银...
由此可见先辈在情感境界上孝行天下,对清明节十分重视。清明之节气在周代已经确定。清明上坟是陇南百姓保留的一种尊老崇祖的品德,它告诫人们勿忘先辈建业之恩。在饮食上,陇南当地百姓一般都忌荤,喜吃清淡清凉的食物,吃菜油、吃凉菜。在天气上,把清明看成是农作物...
七月初七,是姑娘们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乞巧之俗源远流长,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目。2007年正月15日,西和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挂牌命名为《中国乞巧文化之乡》。乞巧节是陇南礼县祁山、盐关永坪和西和县中部、北部各乡镇农村少女独...
而当代书画印之通病,正在于“厚”的缺失。黄宾虹以“浑厚华滋”为山水画之极则,可谓卓识,其艺术主张、艺术风格之影响可谓深远。可见今人对于“厚”的好处,非不知也,非不为也,乃不能也。从基本字义看,“厚”解释为:“扁平物体上下两个面的距离”,所以有“...
元宵节是农历中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元宵节最初由祭祀而起,渐演为隆重热烈异彩纷呈的娱乐节庆。食品也由食豆粥,改为品尝元宵(汤圆),南京有“上灯元宵,落灯面”之俗。吃汤圆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宋元元初时,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
中国的西南方是各种不同的民族最多的地方。他们有一个特别的节日,叫做“泼水节”。每到泼水节的这一天,大家都要把水拨到别人的身上去。很久很久以前,在中国西南的这个地方,住了一个很可怕的人。后来,人们为了谢谢她们七个人,一年就有一次的泼水节$#...
宕昌藏族的一些节令、礼俗都被汉化所剩无几,只有武都坪牙藏族至今保留较为完整。春节陇南坪牙藏族的节令主要是过春节。到中午十二时左右全村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到村头的大场内观看由本村青年男女自编自演的藏戏表演,传统剧目有《松赞干布与文成...
导语: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元夕、灯夕、正月十五,既是一个独立的节日,也是中国年的组成部分。 一、元宵节南北方差异有哪些:元宵节代表食物 元宵和汤圆并不是一种食物。相比之下,元宵原来在北方更为盛行,而汤...
从农历十二月三十日至新年正月十五日为春节期间。晨读,大年初一凌晨,毛南人习惯叫小孩诵读诗文,以祈聪明伶俐,养成好习惯。此事传开,成为佳话,家家效法。“百鸟”下锅煮熟后,分给家里的孩子每人一只,祝他们新年快乐如愿。毛南族人以鸡为最高礼仪。无论睡得多晚,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