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的瓷器制作,总格局是“南青北白”。其它著名的产青瓷的窑场有瓯窑、婺州窑、岳州窑、长沙窑、邛窑等。而白瓷自南朝经隋,至唐代已十分成熟,邢窑产品风靡一时,“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已到了堪与青瓷并驾齐驱的地步。《茶经》说邢窑白瓷“类雪”...
五代十国是晚唐藩镇割据的继续和进一步发展。但帝王中仍有不少因袭唐代风气,崇信道教者。守元受赂请托,言无不从,其门如市\"。南唐李癉对道士王牺霞,李煜对道士谭紫霄,均甚表崇敬。事实说明,五代十国的封建统治者在兵荒马乱之中...
公元九零七年,割据者朱全忠灭唐,建立后梁,由此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称五代。这种分裂混乱的局面持续五十四年,其间兵戈叠起。书法艺术虽承唐末之余续,但因兵火战乱的影响,形成了凋落衰败的总趋向。五代之际,在书法上值得...
装饰性在晚唐时蔚然而兴,到五代时则成为词的创作的一大特征和普遍性的存在。色彩、结构和图案,是词体现装饰性的关键。最为经典的要数温庭筠的《菩萨蛮》。所谓“小山”,盖指女子居室的屏风。屏风的装饰性在晚唐五代词中是非常普遍的,而且基本上都...
五代时期仍然有一些皇帝迷信道教炼丹术。内,指人体内部的精和气,它们不能靠金石丹药变得坚凝;外,指人的四肢形体,它所要达到脱胎换骨的变化,不能靠内丹修炼。光炼内丹,只能使精气不散;光炼外丹,只能使形体发生变化,二者结合,才能得道成仙,白日升天。认为内丹和外丹必须同时...
陆羽例举的这些茶叶产地,只是评定各地茶叶品质时所列出的典型和代表,而不是全部产地。全国在此时已出现了较大规模的茶叶贸易集散地。湖州紫笋和常州阳羡茶的入贡,突出表明了当时的最高水平。唐时各地和一些少数民族,风俗均以茶叶为贵。后来又通过使者和商人;进一步扩大,这就是中...
冕冠,是古代帝王臣僚参加祭祀典礼时所戴礼冠。冕冠的顶部,有一块前圆后方的长方形冕板,冕板前后垂有“冕旒”。冕旒依数量及质料的不同,是区分贵贱尊卑的重要标志。冕服以玄上衣、朱色下裳,上下绘有章纹。此外还有蔽膝、佩绶、赤舄等。隋唐时期的士庶、官宦男子普遍穿着圆领袍、衫...
隋唐五代服饰隋代发式比较简单,变化较少,一般为平顶式,将发层层堆上,如帽子状。唐代初期仍有梳这种发式的,只是顶部不如隋代那样平整,已有高耸趋势,大多作成云朵型。到太宗时,发髻渐高,形式也日益丰富。隋唐妇女日常服饰,大...
这我们举五代各国征收茶叶赋税的一些史实为例。《茶谱》指明“清明”日火,“火前”和“火后”之外,如龙安还有清明这天造的“骑火茶”。从上录毛文锡《茶谱》的这些散茶名字,我们不难看出,其较之陆羽《茶经》记述的内容和反映的加工制茶技术,明显要提高了一大步。
诗句将古代美人衣着妆容的细致精细描绘得惟妙惟肖,引人入胜。由此可知,古人也是极为爱美的。隋代妇女装扮较朴素,妆饰没有多变的式样,崇尚简约之美。古代美女们比起现在流行的人体彩绘、指甲彩绘毫不逊色。颜色深浅,范围大小变化多样,有的染在双颊,有的满面涂红,有的兼...
西安西郊曾发现一组唐代说唱俑。隋唐时期,有带故事性的歌舞表演,由艺人装扮某一角色,用歌唱、说白和动作,表演特定的情节,称为“歌舞戏”。歌舞戏和参军戏为中国戏曲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如西安西枣园唐墓戏弄俑,一老者拱手仰面、神态怡然。西安插秧村唐墓...
隋唐五代冠帽幞头是一种包头用的巾帛。早在东汉就已流行这种装束,魏晋以后巾裹更加普及成为男子的主要首服。初唐幞头巾子较低,顶部多呈平型,即为“平头小样”巾子。以后巾子渐渐增高,陆续出现“英王踣样”巾子、“官样”巾子、“开元内样”巾子等。幞头有软脚幞头...
这正是对李孝恭依托巴蜀人力财力为大唐统一建立不朽功勋的客观评价。唐代宗时,宰相杜鸿渐镇蜀,兼领剑南东西川及山南西道节度使,实际上控制了巴蜀的主体,于是此后有剑南三川之名。王建在位十二年而亡,传位于其幼子王衍。前蜀两主,在位共十八年。次年,孟昶请降,至此后蜀...
唐代舞女服饰--唐代舞蹈,有文、武之分。武舞又称“健舞”,文舞又称“软舞”,两种风格截然不同;前者威武激越,后者飘然若仙。胡舞大多属于前者,而传统的汉族舞蹈,则基本属于后者。两种不同的舞蹈,决定了两种不同的服饰。总的看来,健舞的舞服以小袖为多,以便腾...
被历代民间画工和士大夫誉为“画圣”。也是中国大陆现存的最古老的一副山水画作品。《游春图》的出现,标志这中国山水画的逐渐成熟。美术史家将展子虔与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并称为唐以前杰出的四大画家。对山水画的变革做出了重大贡献。殉葬的马、驼动物和俑是其中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