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后,林散之的草书名声大震,被赞誉为怀素、王铎后的又一高峰。所以说,林散之是意在山水,却结果于草书。对此,林散之也不可能不闻,但从林散之的草书中却找不到一丝一毫的痕迹。对此,林散之也是得力于黄宾虹。林散之在草书上的...
姿势与坐姿相近,要领如下:站立书写不用座椅,桌之高度以使上半身微俯为标准,约在腰上下,过高过低均不宜。桌与身体之距离与坐姿近似,不可倚靠桌缘,至无活动之余地。两脚张开,与肩同宽,不可平立,右脚需踏前一步站稳。右手执笔,左手按纸并稳定躯体。上半身略为前俯,不可弯曲,...
创造草书为的是“趣急速”,“用以赴急”。把笔法置于书法艺术的首位,并不贬低结体的重要性,然而结体的价值只有在笔法的主导下才得以充分发挥。八大《昼锦堂记》是为一例。连绵,应指笔画相连,至于“气”的相连,则是对草书的根本性要求。
正如赵壹所说,是为了“钻坚仰高”,写得好,写得美,熟练地掌握书写技巧。赵壹的指摘从反面证明了这场草书热是远离实用目的的审美行动,是审美意识的一次大觉醒,大普及。它的兴起和赵壹的非难,实质上是一场审美性同实用性的冲突,证明了草书以及整个书...
张旭的狂草左驰右鹜,千变万化,极诡异变幻之能事。韩玉涛先生认为可将其归纳为三个特点。第三个特点是“可畏”。张旭的草书虽狂虽草,但不失法度,一点一画,皆有规矩,因为他的楷书亦有相当高的成就。张旭传世的作品不多,可见到的有《肚痛贴》、《古诗四帖...
张旭的狂草左驰右鹜,千变万化,极诡异变幻之能事。韩玉涛先生认为可将其归纳为三个特点。第三个特点是“可畏”。张旭的草书虽狂虽草,但不失法度,一点一画,皆有规矩,因为他的楷书亦有相当高的成就。张旭传世的作品不多,可见到的有《肚痛贴》、《古诗四帖...
善章草,后脱去旧习,省减章草点画、波桀,成为“今草”。张芝刻苦练习书法的精神,历史上已传为佳话。后人称书法为“临池”,即来源于此。晋王羲之对汉、魏书迹,惟推钟(繇)、张(芝)两家,认为其余不足观。对后世王羲之、王献之草书...
这一时期的新书体,如楷书、行书、今草,其实在汉末已在民间普遍存在,进入魏晋后在文人书法圈中进一步得到长足的完善与纯化。应该指出,尽管楷书在汉魏之际就已形成,但在整个魏晋时代,使用楷书的人却不多,主要对象是一些文人学士。如目前...
在文章的最后,他表示希望出版《沈鹏行草千字文》的北京和平出版社立即停止发行此书,以免“谬种流传”对后学者造成严重的贻误。这无疑给了多年来以沈鹏书法作为学习对象的爱好者们当头一棒。这一次,房阑凝和沈鹏的支持者明显地形成了两个阵营。还有人认为,房阑凝只通过若干...
作为“1596的百科全书”的《本草纲目》,无论从其论述的深度还是广度来看,都是我国药物学的一本传世巨著。该书成于1578年,但直至李时珍死后的第三年才被大量出版。除此以外,《本草纲目》还附录有大量的药方。其次,《本草纲目》的成就在于其对药物...
所以,草书中的个人性情表达,比其他书体要求更高、结合更密切、作用更明显、意义更重要。但任何事情都存在两个或更多个方面。这就是技法对个人性情表达的重要作用。博学为用,在中国书法上体现较其他艺术更甚。首先,中国书法用以表现的中国文字,本身就是内...
行草,是介于行书、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和书法风格,可以说是行书的草化或草书的行化。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刻板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书大约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行书...
狂草是在今草的基础上将点画连绵书写,形成“一笔书”,在章法上与今草一脉相承。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相传创自汉张芝,至唐张旭、怀素始有流传。张芝和张旭均被称为“草圣”。狂草最有名的代表作有唐朝张旭《古诗四帖》、唐...
清代书法家包世臣《咏执笔图》说:“全身精力到毫端,定气先将两足安”。可见只有“足安”,身体才能坐稳,利于写字稳健,便于运力。
古琴左手指法手势之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