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志良,男,1921年农历一月七日出生,河北霸县人。抗战胜利后乔志良返回南京在江苏各地演戏。1952年参加安徽省暑期艺人训练班学习,任京剧队副队长。乔志良曾因执导《天仙配》而获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导演奖,因执导《告粮官》而获安徽省第一届戏曲会演导演一等奖。曾任安...
5月23日下午,欣赏完双台子区辽河之声艺术团评剧队的精彩演出,居民朱大爷还不忘帮同样好这口儿的老伴儿问问。当日下午,双台子区辽河之声艺术团评剧队评剧演唱会在双台子区凤凰广场拉开帷幕。据王团长介绍,双台子区辽河之声艺术团评剧队原为盘锦永新评剧团,是由退休老同#$$...
辽塔位于泰来县城西北45公里塔子城西南二公里的丘岗上。原为一座雄伟壮观的青砖古塔,是黑龙江省唯一的辽塔。塔高5丈许,阔分六面,每面宽约7.5尺,周长约45尺,直径约15尺。塔身中部每面的小龛中塑有坐式佛象,为辽金式的佛教塔刹建筑。根据1956年在塔子城内西南隅发掘出土的...
玄贞观的公布所在地为辽宁省,公布类型为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公布批号为312800,公布地址为辽宁省盖州市。玄贞观俗称上帝庙,位于盖县城内西大街。建于明洪武十五年,玄贞观原有正殿、东西配殿、钟鼓楼、山门、耳房、僧房、佛阁等建筑,现仅存正殿(大殿)、山门、僧房、会房。大...
建立辽的契丹族本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可惜耶律隆绪君臣的契丹文以及汉文作品,随着辽朝退出历史舞台和契丹族融入其他民族大多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辽代契丹文文学的崛起,对于中国文学史的丰富性、多样性作出了重要贡献。
杜志刚,男,1978年生。伴奏的剧目主要有:《蒯彻装疯》、《红灯记》、《血战金沙滩》、《喋血两狼山》、《背水阵》、《武松杀嫂》、《断桥》等。设计的作品主要有:《育才小学从这里走来》、《背水阵处换新天》、《晋剧花开绵河畔》、《喋血两狼山》、《背水阵》等。杜志刚曾荣获石家...
墓志内容以颂铭文字为主,所以称“墓铭”或“墓志铭”。志盖主要是保护志文,只在中间部分刻墓志名称,故四周可为装饰。南北朝时,碑禁解除,碑刻和墓志两类石刻均得到较大发展,墓志不仅形制开始统一,志盖已出现,而且多在文中自称...
辽代南班服饰1971年在河北张家口市宣化区下八村里发现的辽墓,是一座汉族男子的墓葬。据记载这种服饰,在辽代被称为“汉服”,也称“南班服饰”。这种服饰不仅百姓可穿,汉族的官吏也同样可以穿。本图为戴幞头、穿袍服的汉族男子及梳髻、穿襦裙的汉族妇女。
辽宁省的曲艺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早在300多年前,就有满族的太平鼓(单鼓)和八角鼓。200年前产生了东北子弟书。100年前,沈阳有评弹、弦子书、大鼓、八角鼓等曲种。辛亥革命后,沈阳、大连、抚顺等地曲艺艺术盛行。目前,辽宁省曲艺有40多种曲种,尤以自弹自唱的弦子书发展过来的东北大鼓和...
此塔位于铁岭市区内银州贸易城东南侧,古铁岭城西北隅,是辽北现存最早的古塔。该塔在明代即已破败不堪,明万历十九年,辽东总兵李成梁夫人出资,予以修缮。1975年2月4日,海城地震波及铁岭,将白塔上面串葫塔尖震落,因刹杆有铁链相系,故刹尖斜插入第三级塔身南侧檐上。当年在铁岭拍...
辽金元服饰辽代男子或束发髻,或戴幞头,通穿圆领长袍;妇女梳髻,髻上插有发饰,耳垂挂有耳饰,身穿窄袖短襦,下穿曳地长裙,在腰的左侧,还垂有一条绶带,带上打有一结。据记载这种服饰,在辽代被称为“汉服”,也称“南班服饰”。它与契丹族的“国服”有所不同。这种服饰不...
《聊斋志异》是一部讽刺意味很强的小说集。《聊斋志异》描写了许多青年男女违抗封建礼教,向往自主婚姻的故事。《聊斋志异》的故事大都是借神话的形式写出来的。至于艺术手法,它也典型地反映了《聊斋志异》中一些名篇的特色,情节曲折离奇,波澜迭起迭伏,运笔跌宕多...
是辽代佛教圣地觉华岛海云寺的坟山。塔建于辽大安八年,为须弥式,分基座、塔身、塔檐、塔顶四部分。是八面四佛四碑,八角十三层实心密檐式。高43米,青砖砌筑,塔身八角各有角柱。塔下中央12米深处有一座青砂岩砌成八角形地宫,石板上刻有密宗经文,其中八大灵塔塔铭、佛语与塔上所刻...
辽南指辽宁省南部辽东半岛一带,地处渤海、黄海之间,与山东半岛遥遥相对,土地肥沃,交通方便,是内地通往东北的必经之地。又有祖籍冀、鲁、豫一带人民的勤劳、朴实、豁达的影响,遂形成坚韧、直率、倔强的性格。辽南高跷艺人们运用了这些规律,出脚时踢抬有力,收回...
·辽南戏戏曲剧种。是在辽宁南部盖县一带皮影戏唱腔音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剧种。最早名盖县影调剧,后改称盖平戏,1962年定名为辽南戏,在沈阳组成辽宁省辽南戏实验剧团。唱腔曲调丰富,与语言密切结合。辽南戏唱腔为板腔体,基本上由上下句组成。唱...